[天天新报]海派时尚必须有自己的声音
新报讯 海派时尚是开放与兼容天下的,同时又具有独特东方哲理和美感;海派时尚与国际潮流一致,但未必是欧美的翻版;海派时尚“脱土”、“脱俗”,不一定奢华,但要求品味和精致;海派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小资也好,小作也罢,情调是必需的精神调味品;海派时尚源自上海,代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东方民族精神。
她一头垂顺黑发,搭一身看似极普通的黑色连衣裙。除了一只手表外,上下再无其它配饰。朴质谦和的气质与传统印象中的时尚圈人士很不一样。不过,她现在努力的事情,确是整个上海时尚设计界共同的梦想。她就是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曹霄洁。
时尚之都应有鲜明特色
考大学的时候,选择服装设计专业,是觉得这是一个与美打交道的、能够表达自我的、能引领潮流的行业。从一名本科学生开始,到如今站上国内外、校内外的时尚创意讲台上的行家,她进入这个行业已有十多年。在当初意料中的掌声和鲜花外,她当然也充分领教了这个行业背后的艰辛。除了手头的基本功,还要熟悉社会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消费者行为学、中外文化……在别人眼里已修炼成“人才”和“专家”的她,发现越学越觉得提升空间无止尽。
谈到她自己的“低调”着装,曹霄洁说,“时尚”是要与人的性格相融合、相匹配的,如此有了“内核”的时尚才是有生命力的。“我选择的都是适合我、衬我个性的设计师作品。”这是从个人来讲,其实大到上海的“时装之都”、“设计之都”的打造,也有这样一个道理在其中。她说,现在,世界各大品牌都能在上海找到,但这并不能使上海成为“世界第六个时装之都”,充其量仅是一个世界服装“大展厅”。伦敦的时尚是很前卫,它孕育了时装界朋克之母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巴黎的时尚则是经典浪漫的;纽约的流行风尚总是带着一种休闲气质……放眼看去,世界五大时装之都均各有特色、自有所长。那上海的特色是什么?挖掘出海派时尚的独特之处、魅力所在,让海派时尚在世界时尚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曹霄洁作为一名上海时尚设计专业人才的“中国梦”,这也是上海时尚设计界共同的“中国梦”。
为上海设计做好“参谋”
曹霄洁说,国内的很多服装企业曾经一度靠复制国外大牌的款式过活,有点的想法的企业也只好去参考国外时尚研究机构发布的“流行趋势”来设计我们的“中国制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和发布属于中国、属于上海的“流行趋势”。
从2012年开始,由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专家教授、企业界人士等80人,分成文化、男装、女装、鞋履、箱包、图形和面料等7个流行趋势团队,为“上海创造”寻找灵感来源。作为统筹和创作团队的重要一员,曹霄洁说,出生与成长在上海这座国家大都市,说起“海派时尚”反而“只缘身在此山中”。翻开团队的首个成果《2014-1015秋冬海派时尚流行趋势》,曹霄洁说,正如自己的导师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刘晓刚所讲,海派时尚体现在衣食住行、人情世故、小资情结、风俗名物等各个方面,从“亭子间”到“小洋房”,从“大外滩”到“小弄堂”,从“大班”到“旗袍”……无不诉说着上海特有的时尚和文化,设计师可以从中提炼出关于图案、色彩、质地、轮廓等各种灵感要素,创造出具有独特东方哲理和美感的海派时尚。
要让海派时尚有更多机遇走进国际时尚圈,他们还缺乏一个“不落幕”的展示舞台。这是曹霄洁现在正做的另外一件事情——一个介绍海派时尚设计师与海派时尚品牌、海派时尚创意作品库的网站平台。
曹霄洁说,为了把上述好事做好,还有很多想法有待实施。“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时尚创意设计精英。”她说,希望未来的上海,云集我们本土培养的国际时尚创意设计大师和国际时尚大牌。“我会为了这个目标在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
(来源:天天新报 2013年10月05日 记者:俞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