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东华大学创新资助工作 为学子提供发展机遇
自2007年国家推行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东华大学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受助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资助水平,除了经济和精神上的保障关怀之外,该校还通过提供公益服务队志愿工作、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这是记者今天(4日)从东华大学召开的资助育人总结表彰会获得的消息。
坚持资助育人理念
据介绍,东华大学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科)占学生总数的18.5%,2012年学校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含国家助学贷款),较2007年增长了98.58%;2012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均获助学金及补贴较2007年增长87.01%;优秀学生奖学金2012年较2007年增长78.68 %。各项资助措施覆盖10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学校的资助体系解决基本学习生活费用。
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经济保障、精神关怀、发展支持”的资助育人理念,在经济上帮助学生的同时,注重在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除了经济和精神上的保障关怀之外,学校还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近几年的资助工作中,学校发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素质能力同样重要。为此,通过对资助项目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来引导学生自主谋求职业发展。例如,实施技能证书、资格证书扶持项目,暑期社会实践资助项目,全覆盖资助困难学生就业等。
政策温暖学生 学生回报爱心
在表彰会现场,东华学子张建伟和朴龙德与在场的师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与主持人的沟通交流中,他们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大二学生张建伟来自山东农村,9岁时母亲突发脑溢血离开人世,同年爷爷也因心脏病去世,父亲难以承受如此大的打击,从此患上了间歇性精神抑郁症。他考上东华大学后,病情加重的父亲为了不给儿子增添负担,毅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帮困助学的政策,有那么多好朋友,不管怎样,把父亲的嘱托放在心上,向前看,最重要!”张建伟坚定地说:“毕业后,我会回去参加建设家乡的工作,那里有我的父母,在那里我会与他们更近!”
家在吉林的朴龙德,在高中班主任金善美眼里一直是个懂事、自强不息的孩子,大二的他现场回忆了自己儿时在一家孤儿院长大的经历。如今,他是孤儿院里第一个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孩子,不仅参加了学校智力助残和阳光公益服务队的活动,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享受成长的幸福同时,更要追求感恩和奉献的快乐,把爱心带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朴龙德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千余名学子找到锻炼机会
大三学生李晨光,东华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工作人员,在校园书报亭的岗位上已经做了近3年。为了突破销售报刊的业务局限,李晨光和伙伴们想了很多点子,从售卖饮料,租赁球拍,到广告位出租,让原本亏本的书报亭现在每月能盈余几千元……表彰会上,李晨光的故事让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他看来,书报亭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勤工助学岗位,更是凝聚了同学们心血和情谊的桥梁,是大家在实践中创新创业的好平台。
其实像这样的勤工助学岗位,东华大学勤工助学中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很多,比如图书馆“爱书小蜜蜂”服务队、小世界书吧,校外的家教、企业兼职、“阳光成才基地”、校企联合基地实践岗位等。
据了解,该校勤工助学中心集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帮困助学基地三大功能于一身,每月都有千余名与李晨光一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这里找到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通过付出劳动获取大学的第一笔兼职收入,在减轻求学经济压力的同时,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服务他人与社会。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2年12月4日 作者:刘晓晶 孙庆华 邱登梅)
----------------------------------------------
[新闻晚报]东华大学“温暖基金”长年为困难生解忧
本报讯 东华大学资助育人总结表彰会昨天举行。据东华大学学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一直坚持“经济保障、精神关怀、发展支持”的资助育人理念,在经济上帮助学生的同时,注重在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除了经济和精神上的保障关怀之外,学校还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支持”。15年前,东华大学材料学院老党总支书记金惠芬在退休前捐款,发起成立了材料学院“温暖基金”。学院每年都会向该基金追加资金,许多老师还把自己的科研奖励和劳务经费捐了出来,一些老教授退休时,甚至捐出自己多年的积蓄。
(来源:新闻晚报 2012年12月5日 作者:张骞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
[东方网]东华大学资助工作创新发展 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12月4日下午,东华大学资助育人总结表彰会隆重举行,会上对学校的“勤助标兵”、“公益之星”、“自强自立之星”、“优秀公益服务队”进行了表彰。
在东华大学,有一个特别的大家庭,2000多名成员,为着“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他们走在一起,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阳光公益服务队。这支公益服务队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上海学生吴一卿就是其中的一员。小吴说,服务队的同学们都享受到了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大家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这种正能量传递出去,让它在校园和社会中传递。
总结表彰会上,一个关于“温暖基金”的故事,也让师生们为之动容。十五年前,东华大学材料学院老党总支书记金惠芬在退休前捐款,发起成立了“温暖基金”。此后,学院每年都会向该基金追加资金,温暖基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和参与,许多老师还把自己的科研奖励和劳务经费捐了出来,一些老教授退休时,甚至捐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十几年来,“温暖基金”像一颗火红的心脏,在东华校园里氤氲出无限的温情,温暖了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东华学子。
学校坚持“经济保障、精神关怀、发展支持”的资助育人理念,在经济上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注重在精神上培育、能力上锻炼学生,通过实施技能证书、资格证书扶持项目,暑期社会实践资助项目,全覆盖资助困难学生就业等。据悉,国家推行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学校各项资助措施覆盖了10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学校的资助体系解决基本学习生活费用。
(来源:东方网 2012年12月4日 记者:徐程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