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东华大学开发车用多功能面料改写历史
一块小面料暗藏7种“武器”具有阻燃防污透气耐晒等功能
当乘坐在飞驰的高铁里,当驾驶着舒适的爱车时,你可曾留意过与你一路相伴的车椅坐垫、地毯或脚垫?千万别小看这些花色繁多、形态各异的车用内饰纺织品,它们使用的面料可是大有讲究。在2012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由东华大学开发的一块小小的面料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奥秘。
据悉,东华即将亮相的这个名为“车用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由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蔡再生教授团队研发。别小看这块小小的面料,它却集“七种武器”、七大功能于一身——阻燃、防污、透气、色牢度、耐日晒、防静电、防倒毛。以往,为达到这些标准,内饰面料也只能依赖进口,耗费大量外汇,动车、高速列车等车用内饰纺织品的高端产品主要被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垄断。而“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改写了这一历史。
东华的研究团队与上海多家著名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先是引入了新型的纤维材料,随后攻克了染色关键技术,同时获取了阻燃防污多功能整理关键技术。目前,东华的这款高档内饰纺织品,达到波音BSS、通用汽车GMW等国际标准,但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却只有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磁悬浮及动车组列车以及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安徽奇瑞等轿车内都能发现国产高档内饰纺织品的身影。
蔡再生介绍,本项目产品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大飞机、邮轮等重型交通工具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技术还可应用于普通百姓的室内装饰面料中,可以走入千家万户,打造更多适合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的纺织品。近日,利用这种高性能面料制成的防火、隔热、防污的厨用纺织品,如防火手套、防污围裙、逃生服等将全面上市。
(来源:新民晚报 2012-11-06 记者:张炯强 通讯员:吴彦 邱登梅)
----------------------------------------------
[新华网]新科技预知中国人未来幸福生活(摘录)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 智能服装实时监测身体健康、地沟油检测一秒钟搞定、云科技“调控”家居和汽车……在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形形色色的新技术为人们揭开智能、安全、绿色、便捷的未来生活画卷。衣、食、住、行,新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
衣:更懂你的心
你的健康指数,衣服全部“心里有数”,你的需求,衣服也能一一满足。
在工博会现场,记者看到,东华大学设计的智能服装将健康监测系统做进衣服,通过实时检测人体各项生命特征参数,实现对人体生理信号、环境信息的实时检测,从而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发明主要针对空巢老人、婴儿、消防队员等人群,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实行远程监测,第一时间根据健康情况作出反应。
衣服也可以成为一台太阳能充电器。外形类似于金属铁牌的小型太阳能装置,可根据实际要求,嵌入服装饰品中,方便人们在出行时对随身携带的手机、MP3等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曾去新疆骑行的资深“驴友”王敏对这款装置颇有兴趣。“我们上次骑行时为了能给GPS、手机、相机等装置充电,特地在自行车上绑了几大块太阳能充电装置,负重不小,现在有了太阳能衣服,骑行的装备就轻便多了。”
(来源:新华网 2012-11-10 记者周蕊、孙青、陆文军 通讯员 邱登梅)
---------------------------------------------
[解放日报]工博会高校展区频显大学智慧 常规产品被赋予非常想法(摘录)
拿下去年工博会39个奖项中的19个,“获奖大户”高校展区这次又有什么表现呢?昨天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馆内,海内外60多所高校600多个展项频显大学智慧,许多公众天天接触的常规产品被赋予了“非常想法”。
乘客坐垫变身厨用手套
坐垫与手套似乎不搭界,但在东华大学展台上,“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变身为一副厨用手套。
当你乘坐“和谐号”动车或者沪产新款轿车时,未必想到座椅等车内面料大有讲究。其性能要求包括阻燃、防污、透气、色牢度、耐日晒、防静电、防倒毛等各方面。以往,这些高标准车用内饰材料只能依赖进口,耗费大量外汇,市场被日本及欧洲国家垄断。东华化学与化工学院蔡再生教授团队与多家企业合作,成功开发安全环保、舒适耐用的高端内饰纺织品,达到美、法、德等国与波音、通用汽车等企业标准,而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只有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市场占有率超过6成。
蔡再生透露,这种纺织品不但将进一步推广至大飞机、邮轮等交通工具上,最近还利用它防火、隔热、耐污的高性能,制成了手套、逃生服等,都将全面上市。
(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11月8日 作者:徐瑞哲 通讯员:吴彦 邱登梅)
----------------------------------------------
[中国教育新闻网]第14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将展出"金刚钻"等重点项目(摘录)
本网讯 能钻6000米深井的的“金刚钻”,用玉米制成的可降解薄膜……记者从11月1日举行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发布会上获悉,一批重点项目将亮相工博会。
上海交通大学与宝钢科技人员合作,致力于研究钻探钻杆相关技术,研发出钻杆直度检测装备、焊缝自动化淬火装备等,使得钻杆直度更直、可冲击韧性更强、寿命更长,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7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借助这些技术,成功钻出数百口深度6000米以上的超深井,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刚钻”,大大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纤维越细,织成的布料手感越柔顺。东华大学研究团队完成“高品质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制出的单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纺成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雨、透气、去污等功能。该项目获得授权专利44项,已投入产业应用,自2008年以来,新增产值56.7亿元,出口创汇1.9亿美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2-11-01 记者董少校 通讯员 孙庆华 邱登梅)
----------------------------------------------
[新闻晨报]工博会高校展台亮点多石头造纸、手套阻燃
晨报讯 工博会上高校成果频出亮点:带上阻燃厨用手套,可以完全放心在厨房烧饭;而石头纸印刷的名片既强又韧。
在工博会东华大学展台上,蔡再生教授团队研发的可阻燃厨用隔热手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带上这样的手套,完全可以放心在烤箱等内使用,不会燃烧。蔡再生教授说,这个面料是他们专为高速列车、轿车设计的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用这一面料生产的厨用手套、围裙、逃生服等,现在已开始全面上市。
石头纸、购物袋需要经得起多次折叠,承受得住重物,我国急需的高压水管专用材料更是要求具备高强度、高韧度和长寿命,这就要求将各种原料在混炼设备里充分混合、充分包覆。华东理工大学展台展出的新工艺——高拉伸混沌混合技术与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科研人员拿出一张名片和一副图片说:“这就是石头纸印刷的名片,这是它放大1000倍的横截面。”图片中,每一个石粉颗粒都被树脂形成的连续的网状结构包覆在其中,就像一个人造的蜂巢,每一颗石粉都有自己固定的“窝”,这样生产出来的“纸”既强又韧。
(来源:新闻晨报 2012年11月09日 记者 董川峰 通讯员:吴彦 邱登梅)
---------------------------------------------
[中国经济网]东华大学“车用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亮相工博会
当乘坐在飞驰的高铁里,当驾驶着舒适的爱车时,你可曾留意过与你一路相伴的车椅坐垫、地毯或脚垫?千万别小看这些花色繁多、形态各异的车用内饰纺织品,它们使用的面料可是大有讲究。2012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东华大学与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上海申达川岛织物有限公司和上海融越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奥秘。
当乘坐在飞驰的高铁里,当驾驶着舒适的爱车时,你可曾留意过与你一路相伴的车椅坐垫、地毯或脚垫?千万别小看这些花色繁多、形态各异的车用内饰纺织品,它们使用的面料可是大有讲究。2012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东华大学与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上海申达川岛织物有限公司和上海融越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奥秘。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以及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档车用内饰纺织品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但车用内饰纺织品与普通的服装不同,对面料的性能要求极高,不仅要求美观舒适,在阻燃、防污、透气、色牢度、耐日晒、防静电、防倒毛等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以往,为达到这些标准,内饰面料也只能依赖进口,耗费大量外汇,动车、高速列车等车用内饰纺织品的高端产品主要被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垄断。
此次在工博会上亮相的“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改写了这一历史。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蔡再生教授团队与上海多家著名纺织面料企业联合集科研与产业化优势,在专用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设计与开发、染色和多功能整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掌握了车用高档内饰纺织品设计与染色关键技术和阻燃防污多功能整理关键技术的基础,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由纤维材料至阻燃防污多功能高档车用内饰纺织品整个产业链的规模化。蔡教授团队开发的安全环保、舒适耐用的多功能高速列车、轿车高档内饰纺织品在防污性、阻燃性、物理性能指标等方面已达到美国AATCC、波音BSS、美国FAR、法国NF、德国DIN、通用汽车GMW等标准,但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却只有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具有超强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进口产品在高档车用内饰面料行业的垄断局面已一去不复返。现在,在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磁悬浮及动车组列车以及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安徽奇瑞等轿车内都能发现国产高档内饰纺织品的身影。
东华大学与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上海申达川岛织物有限公司和上海融越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形成了从纤维到车用内饰纺织品的新兴产业链,为我国高附加值的技术性车用纺织品的自主创新起到了引领作用。该项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8项,其中授权7项,发布企业标准2项。本项目成果原材料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近三年新增产值已超过2.79亿元,新增利润近4200万元,新增税收近3700万元,创收外汇近1700万美元,经济效益显著。据介绍,该项目自主开发的安全、舒适、耐用高速列车座椅专用面料形成了年产1100列动车内饰面料的生产规模,部分产品甚至还出口到日本、澳洲和欧美。该项目实现了汽车高档布艺内饰纺织品的国产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产品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大飞机、邮轮等重型交通工具上,项目技术还可应用于室内装饰面料中,走入千家万户,打造更多适合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的纺织品。近日,利用这种高性能面料制成的防火、隔热、防污的厨用纺织品如手套、围裙、逃生服等将全面上市。
一块小面料,凝聚了大智慧。东华大学与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上海申达川岛织物有限公司和上海融越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速列车、轿车多功能高档内饰纺织品”项目开创了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与系统集成开发的研发模式,对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调整升级起着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对促进我国纺织向高科技行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2-11-09 记者 李治国 通讯员 吴彦 邱登梅)
---------------------------------------------
[解放牛网]东华大学研发出超细纤维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纤维越细,织成面料手感越柔顺,功能性越强。纤维超细化,是纤维领域研发专家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超细旦涤纶长丝,有着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柔性,是国际通用纤维技术水平与竞争力的标杆品种,是目前高档服装、家纺、汽车内饰的紧缺关键原料。2005年以前,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国际上只有日本等极少数国家能够生产,我国则完全依赖进口。
为了打破这一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东华大学研究院的王华平研究员领衔团队,突破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难题,制成的单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20分之一,纺成的面料具有极好的防雨、透气、去污等功能。据王华平介绍,在超细旦涤纶长丝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熔体的分配均匀,做到每批一致、每位一致、每束一致、每根一致、时时一致,工艺难度很大。为此,王华平带领团队在原料、工艺、机械、环境等全流程的各个环节,着重提升工程信息化控制水平,实现了制备全过程都稳定、可控。
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超细旦涤纶长丝的开发力度,细旦与超细旦涤纶长丝产业化技术多次被列入国家攻关计划。东华大学王华平领衔团队取得的成果,不仅提升了国际超细旦长丝技术与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专有技术体系。作为国内第一个规模生产的高品质涤纶纤维品种,超细旦涤纶长丝的利润率与竞争力在行业中连续几年保持第一。由合作方——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制造的超细旦涤纶长丝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公司产量的85%,出口总值全国第一。
据悉,项目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我国纤维行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获得授权专利44项,自2008年以来,新增产值56.7亿元,新增利润7.1亿元,出口创汇1.9亿美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张骞 2012-11-09 通讯员 孙庆华 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