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解放日报]让“纳米衣”告别“概念时代” “高感纳米抗菌衣”通过验收,50次洗涤后抗菌效果仍保持99%以上

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当今国际服装产业竞争的战火已从设计领域烧到面料领域。研发更舒适美观、更多功能的面料,成为取胜关键之一。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科委纳米科技专项评审会上,东华大学的“高感纳米抗菌衣”技术凭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最高级别的质量标准,以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大类14个系列产品通过验收并获高度评价。 

    专家不约而同指出,这一使功能性纳米材料“熔入”织物纤维的全新技术也将令更多消费者受惠,让“纳米衣”在国内真正告别“概念时代”。 

    “纳米衣”,多年前这个名词已不陌生。它主要指通过纳米技术获得除菌、排汗、防水等功能的衣物,以此为名的产品并不鲜见。然而专家提出,市场上现有产品不少是 “鱼目混珠”,还有些虽应用了纳米技术,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上海科委纳米中心主任闵国全坦言,现有产品多采用将成衣或纤维浸入纳米溶液的方式提升衣物功能性,效用较短,且舒适性欠佳;有的纳米技术虽能很好地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却往往局限于实验室,与产业“脱轨”。纳米这个科技名词几乎被炒成了商业概念。 

    如何确保除菌功能的长效性,令穿着更舒适,成为纳米技术应用于织造产业的两大瓶颈。2008年起,东华大学整合材料、化学、物理、化工、纺织、服装、染整和机械等跨学科研究人员,携手各类生产企业,联合研发“高感性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技术,目前已在针织品领域获得突破。 

    在验收会现场,一件件以纳米复合功能纤维织成的内衣、T恤、针织两件套、袜品、护膝等衣物,色泽艳丽、款式新颖、触感轻柔。项目负责人、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介绍,针对功能长效性问题,研究人员巧用涤纶等材料的特定熔点,将具有超强杀菌能力的纳米银粒子 (银粒子直径控制在10亿分之一米到1亿分之一米)熔入纤维,即使经过50次标准洗涤,以这种纤维制成衣物的抗菌效果仍能保持在出厂水平的99%以上。为增加舒适感,课题组与纺丝、制造等各环节生产厂家共同攻关,使纤维更细;将传统的圆形纤维截面变为其他特殊形状,增强织物导湿排汗效果。 

    据介绍,以新技术生产的针织产品,相关指标已通过国家纺织制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达到国家最高级AAA标准。这些高感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制成的衣物价格并非遥不可及。课题组与企业合作生产的一套保暖内衣市场价仅150元。截至9月,用于投石问路的抗菌功能系列产品市场反响良好,累计创产值近5000万元,新增利润900多万元。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化纤生产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产量全球居首,连续十多年占据世界半数份额;另一方面,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产量不到全部的三成,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60%的水平。要使我国真正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需要更多科研院校与企业携手合作,攻克难关。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0-10-29 记者:彭德倩 通讯员:邱登梅 李芳芳 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