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工博会上的先进科学技术究竟需要多久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记者昨天获悉,首次亮相工博会的19个高校知识服务团队此番带来的191项可转移技术项目全部都已有了买家。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王华平教授领衔团队研制的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让“穿”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利用这种纤维制作的衣服不仅吸汗能力媲美棉布,而且干得快,比同样体积的普通涤纶重量减轻25%,穿起来更轻松、更舒适。由于采用异形断面结构和特殊整理方法,它还可以迅速释放皮肤产生的湿气,同时让外层的清凉空气能够透入里层,穿上去不会有丝毫闷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产学研结合、品牌运营,高导湿涤纶纤维已实现了面料与服装的系统化、规模化生产,由他们开发的“Cooldry”导湿快干产品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还在中、日、美、欧等国家注册了商标,产品广泛应用于众多国内外著名品牌,成为世界杯、奥运会等重要赛事的指定队服。
工博会高校展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东华大学的纺织、染整等技术一直是业内翘楚,他们这次带到工博会的技术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除了东华以外,还有许多厂商主动到工博会上来找相关高校的技术服务团队接洽,他们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与这些团队展开合作,寻求专家们技术支援。
记者获悉,工博会后,这19支团队并不会“解散”,而是将进一步优化组合、不断扩容。11月底,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还将召开8场推介会,按专业“分层”推出团队,以满足社会及市场的不同需求。
(来源:劳动报 2010年11月15日 作者:张贤贞 通讯员:邱登梅 孙庆华 李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