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现有教工22人,其中支部教工党员15人。部门面向信息学院和全校学生承担电类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指导工作,理论课程年均学生达4300人次,实验课程年均学生人次4200,学生受众广,教学任务量大。与此同时,近年来部门又面临教工新老更替的关键时刻,5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师和实验师更新率达40%,80后教工党员人数以占支部总人数的2/3。在这个关键时期,支部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协调部门工作,坚持以优秀的老党员为示范,培养青年教工积极工作,甘于奉献,遵守承诺,勇担责任,推动了部门的顺利发展和教工个人的不断进步。
1、爱岗敬业,创教学科研先锋团队
支部党员教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全体党员教师中深入开展争当育人标兵活动。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工作千头万绪,而教职工队伍中,很多富有教学育人、实验经验的老教师纷纷退休离岗,这使得该支部的工作强度更加繁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党员教师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教学工作任务重的,党员上;实验室安排有困难,党员同志勇挑重担,党员教师担负起实验讲解工作,党员同志工作在实验人数更多的实验室。如此,支部的很多工作就能够顺利展开。
支部党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传承支部多年来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在2014年内,支部党员承担教学改革项目9项;荣获市级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东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同时指导学生获得TI杯上海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3等奖3项,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比赛华东赛区一等奖1项等,并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实践活动。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支部党员积极投身各项科研工作,近三年来,部门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和上海市晨光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项目。教师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进校总经费达600余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并获得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追求卓越,创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一系列的争先创优活动中,该支部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新老党员齐心合力,并带动全中心教职工一道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实验,创新实验设备、环境、模式;组织新老师听课,老教师指导,开展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统一教学、实验相关标准,有序规划各项教学教研实验活动。
该支部年轻的教工党员也在迅速成长:在完成繁忙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工作外,积极组织参与各项科研工作,积极参与中心的精品课程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积极出谋划策,发挥主人翁精神,使中心的各项工作更好、更快、更优质进行。年轻的党员们还在工作之余维护、管理教研室、实验室的清扫卫生、整理等日常事务,令我们的工作环境舒适愉悦。
该支部出版多本教学实验用书,设计制作利于学生增加综合素质的实验项目、课改项目,不断优化创新课程设计体系,完善各项教学实验考核标准。希望以该支部的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支部应有的贡献。自2011年以来,该支部连续四年获得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3、凝心聚力,创和谐正能量团队
近一年来,该支部积极策划各种党建活动,通过活动,更好的促进了支部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党群关系。5月中旬,该支部党员自发组织参观青浦练塘的陈云故居,通过参观让支部当党员更深刻地了解到老一代革命伟人艰苦朴素、清廉为民、关心群众百姓的优良作风。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党员,更应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体现出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每一位党员都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内涵。从自身做起,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实事求是,团结感染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凝聚正能量。此外,支部2014年以来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烘焙、青浦寻梦园活动等,更好地促进了党群关系发展,增加了部门的凝聚力。
矢志不移,孜孜以求,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党支部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信息学院党总支的支持和关怀下,沐着朝阳,迅速地成长和进步,她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为部门的和谐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教育事业乃至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