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部党支部是一个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为一身的富有激情的团队。现有共产党员13人,占研究生部总人数的92.9%,是“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体。研究生部党支部紧密结合部门中心工作,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党员把个人目标和学校办学目标相结合,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
一、注重学习要素,加强对党员的正确引导
研究生部党支部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党员平均年龄35.2岁,80后占总人数的53.8%。支部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提升组织凝聚力,指导每位党员更新观念,确立研究生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完成普通的教学服务和简单的上传下达,而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针对研究生部岗位职责的特点,每月固定学习时间,将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重点抓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宣传和贯彻,学习和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展“三严三实”为主题的党课学习和交流;提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东华大学章程》、“东华大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相关文件”等各类资料,组织全体党员自主学习,了解国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学习《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对研究生教育的新政策新形势进行解读和讨论,引导每位党员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爱校、爱岗的意识,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工作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职业操守;推荐优秀青年党员参加党校学习和上级助管部门业务培训,有主题地开展党员实践活动,营造积极、上进、团结的氛围,提升整支队伍的凝聚力。
二、坚持服务理念,有效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
研究生部党支部获得硕士学位人数为100%,其中获得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占总人数的53.8%,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生部党支部强调发挥党员个体自身优势的同时,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注重每位党员服务能力的锻炼。
严格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支委会制度,围绕学校党建主题活动和部门中心工作按期开展组织生活和针对性活动,做到组织生活有主题、有讨论、有共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加强制度建设,进行制度梳理,反复征求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意见,指导部门中心工作和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切实开展岗位培训,尤其促使新进管理人员快速找准个人发展定位,掌握研究生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愿景,增强服务意识;安排关键岗位轮岗或者跨科室轮岗的机会,力求岗位需求与个人特长相适应,促使党员们全方位熟悉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的运作流程和各科室工作特点;适时制定挂职锻炼计划,推荐在本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党员,到上级主管单位或者相关部门挂职锻炼,鼓励他们走出去,拓展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管理理念,有效提升研究生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推进创新手段,努力构筑党员的成长平台
研究生部党支部注重创新工作方法,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支部党员均是业务骨干,工作思路清晰,勇于开拓创新,坚持走到一线、走近师生,积极拓宽思路和创新工作方法,把服务群众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支部凝聚共识,做实“亮身份”、“首问责任制”等品牌活动,并运用网络新媒体,利用QQ群、微信平台、电子邮件、网络问卷等新型手段,增强教育引导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将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通过工作汇报、岗位效果分析、观察和反馈等方法,建立个性化培养计划和动态管理人才评价机制,激发每位党员的潜力;建立党员管理机制,梳理党员状况,解决党员面临的问题,及时挖掘优秀青年教育管理人才,委以重任;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青年党员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促进党员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面向民主党派人士,邀请参加特色主题活动,增加他们对党务工作的熟悉度和亲切感;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和提升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党员参与各类研究生教育课题建设,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新观点和新措施。
四、工作成效:以人为本 开拓务实
研究生部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开拓务实”的良好风尚,基于“引(引领)、育(培育)、任(任用)、推(助推)”四位一体的党员培养工作模式,积极为每位党员全方面发展搭建舞台,激发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研究生部党支部重视团队建设,发扬党员的敬业奉献精神,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优、学历层次高、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精干高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知人善任,近几年来陆续为本校或者其他高校培育出校级干部1名、正处级干部2名、副处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5名,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最近1年来,支部发展中国共产党员1名;荣获国家、省部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和党建研究成果奖8项;获批国家、省部级研究生教育荣誉称号6项;集体或个人荣获各类党建相关荣誉称号近10项;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生教育、党建、工会课题9项;发表教育管理论文多篇,其中1篇荣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优秀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