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 重学术 勤反思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化工134硕党支部事迹材料

发布者:莎日娜发布时间:2015-12-28

 

 

化工134硕士党支部成立于20139月,由纺织工程(染整)、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三个专业的共26名正式党员和5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支部分设三个党小组。134硕支部是一个富有激情与活力且团结奋进的党支部。支部内成员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在过去的两年内,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以及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支部在党员自身素养提升以及支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搭建平台,强化支部制度建设

本支部联系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党员考核体系和监督机制从而保障支部工作更加高效有序进行;在工作中,134硕党支部逐步完善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养制度,包括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和程序说明,党内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的有关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在实践中,支部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党员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包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的竞争机制、奖惩机制、群众监督制度、目标管理新体制等。从多个方面详尽规范了党员的行为作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引导本支部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了促进支部成员间的交流和学习,本支部设立了党支部QQ群、飞信群、党支部新浪微博账号等新媒体信息平台,为宣传党的思想、发布党组织活动信息及时事新闻等提供了良好的便利,同时也为支部内外部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推进了支部凝聚力建设。

 二、重视学术,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支部先后组织4次学术讲座,2次跨学科专业交流会,1次安全讲座,组织的活动在支部及同学之间反响良好,支部获得研究生党员“十个一”标杆党支部。支部组织的支部与本科轻化1301(中德合作)班顺利结对,组织了主题为“心系万象·感动你我”的电影展播活动,以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将两个班级的同学团聚在一起,传承优秀民族品质的同时,积极为引领低年级同学在大学里不断成长、成熟做好铺垫。支部秉承“分享知识·服务大众”的支部宗旨,举办了主题为“学有所得·为我所用”染整科普常识串讲,在向外语学院支部展示支部文化和特色的同时,也相互普及了学科常识,拓宽研究生视野。在化生与人文学院的交流活动中,向人文学院的同学分享了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用途。加深了理工科和文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也扩大了知识面,让两个学院的同学都能以另外一种角度去考虑问题。活动的顺利圆满开展,得益于化工134硕支部成员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也得益于化工134硕班集体的和谐。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锻炼,支部成员不仅具备专业型研究生需要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科研和学术方面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陶磊和郭芳两位同志获国家奖学金,宋心等人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范章余等人获东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潘信等人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此外韩宁等人共发表论文约20篇,其中包含SCI论文若干,陶磊等人发表共获得专利十余项,支部成员发表的论文数以及专利数占班级总数75%以上。支部成员在班级学风建设中争当表率。

 三、寻找差距,积极整改,走群众路线

2013年下半年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空谈,134硕党支部将“十个一”活动中的民主生活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召开一次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134硕支部成员联系一学期或近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照检查,以剖析自己不怕“严”、听取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的精神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整改措施。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借助此次会议,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线,真正意义上去帮助支部成员提高自我,促进支部和班级的成长。党员来自群众,也要回归群众,支部的建设更是离不开群众的融入和支持,群众的满意和喜爱是支部建设的动力。

四、毕业季倡导文明离校

在毕业之季,支部成员纷纷进行求职就业,支部成员陆续进入葛兰素·史克、上海纤维检验所,上海市图书馆等单位进行工作。支部成员在就业阶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通过求职经验分享会的形式,向班级同学分享求职经验,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就业。党支部成员还组织了旧书义卖、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等毕业季活动,在毕业班中倡导文明离校的良好风尚,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两年的时光在大大小小十几个活动中慢慢度过,化生134硕党支部在制度建设、党支部活动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建设可圈可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毕业之后,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学习当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永葆党员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