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二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26名,其中正式党员18名,纵贯经济大类2011级至2014级四个年级。党支部强化制度建设,凝结支部特色,争创一流党支部。支部充分发挥“纵向”支部党员传帮带优势,注重“引领”与“服务”;在党性修养、学风引领、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培育一支思想过硬、学习过硬、服务过硬的学生党员队伍,造就一个对内团结凝聚、对外辐射示范的学生党支部。
一、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党支部建设基础
经济第二学生党支部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注重制度保障,做到支部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纪律严明,不断提升每一位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切实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支部在学生群体学习生活上的全面引领作用。
(1)严格党员培养发展制度:支部严格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贯彻“注重标准、加强过程培养、把好入口关、联动党校培养”措施,积极开展党章学习小组等活动,完善积极分子的考核指标,支委会及时通过座谈会充分听取党内外意见,确保党员发展公正、公平。
(2)支部活动签到制度:为培养支部成员的时间观念、组织概念、纪律意识,支部活动实行严格签到制度。通过实施严格的活动签到制度,对支部成员进行约束,培养党员良好的行为习惯。
(3)厉行组织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每月开展一至两次,议题积极向上,既引领又接地气、既严肃又活泼,贴合实际,保证党员每次组织生活中“议有所获、议有所得”。
(4)民主评议会制度:重视党内民主生活建设,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会制度,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年精心准备的民主评议会很有效果,对支部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对党员个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我。
二、突显特色品牌,创建一流党支部
(一)理论学习引思潮
支部注重思想建设,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贯穿在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党员和入积极分子对党情、国情、世情、社情的关注和了解。依托老党员谈话引导入党申请人关注时政,关工委老师和入党联系的定期谈话,老党员带头开展自学和分享,增强学生社会感知力;依托党章学习小组搭建积极分子学习平台,优化考核体系,激发学生政治敏感性;创新活动载体,以“一站到底”知识竞赛等形式,促进党员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学习风气,内化党员意识;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关注热点,如2015年3月“两会”主题演讲讨论、2015年“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经济战略讨论讨论学习理论成果,强化党员理论素养。
玉汝于成,金石为开。支部坚持政治标准为先,从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党员贯穿理论学习主线,形成氛围、保证效果。本学年支部发展和转正的11名党员均获得群众认可。
(二)营造学风树示范
支部注重学风建设,在“专业学习、国际交流和创新创业”上努力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经济大类学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项工程”对接教工支部,联动发挥学风示范性。结合学院党总支五项工程,向教师党员“取经”,在结对中发挥支部党员学习热情,凝聚支部群体力量。
党员力争上游,营造集体学风氛围。支部曾四人拿到国家公费出国交换名额;一人顺利拿到外校保研资格;大四党员发挥就业带动作用;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外贸跟单大赛、理财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其中获得前三名有7人次;在每学期学习、社会工作奖学金,优秀团员,党员评比中,支部成员均榜上有名,累计约有19人次获奖。
制度促学风,高年级党员争示范。支部日常注重党员学风引导,通过民主评议会开展学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不足、严格要求,督促进步,积极营造“人人爱学、人人向学”的学习氛围,避免“轻学习、重实践”误区。
(三)依托服务立作风
支部注重志愿服务,以打造服务型党支部为工作理念。支部党员互助、共同进步,党员辐射同学、培育志愿精神,致力服务社会是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
党员志愿精神纵向传递。该支部由横向转为纵向支部,平稳过渡中努力创新,以发挥纵向支部优势。传承优势基础上,该支部发挥“老党员”余热,在毕业、求职、志愿服务等方面为新党员指路给方。
党员志愿服务辐射化。党员作为一批活跃的志愿服务群体,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中国梦”系列、敬老院之行以及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支部纵贯四个年级,党员联系积极分子时,带动同级和低年级同学参与到更多志愿服务活动中。支部依托服务形成良好作风,在学院、学校,以至延伸校外,用实际行动诠释学生党员价值。
(四)互动关怀促凝聚
支部注重凝聚力建设,打造团结友爱的支部大家庭;发挥纵向支部优势,强化党员责任意识;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和党员关怀,内化党员身份和支部归属感。
党员责任支部内化。高年级党员保质保量参加组织生活,引领示范带动低年级党员积极参与支部生活,内化党员角色与责任,共同营造党员会发言、爱讨论的良好气氛。
党员互动归属强。支部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促互动”,开创生动活泼的党内关系新局面。组织生活作为“线下”支部学习互动载体,“线上”平台激发党员积极性,支部开展如“两会之我见”、“民主评议”、“建言献策”等活动,增进交流、共同进步。
党员关怀增感情。支部团训活动,体育馆“真诚沟通,团结协作”党员团队活动增进支部党员间了解;用心制作的党员成长手册感动你我、增进情感,低年级党员认真筹划向毕业党员赠送成长手册,感受集体力量,传递温馨的党员关怀。
在未来的支部工作中,支部将继续发扬优点,完善工作流程;鼓励支部成员发挥个人优势,服务更多的群体;继续紧跟党组织步伐,增强支部凝聚力,创新活动活动载体,永葆党员先进性,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