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静教授身兼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始终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鞭策自己,尤其重视教书育人,并一直为之不懈地努力。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重视理论学习,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同事们的普遍好评。
一、爱岗敬业,言传身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默默奉献,勇挑重担,提高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张科静老师多年来一直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共计开课7门,本科4门,硕士2门,博士1门。无论上什么课,她都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节假日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是经常的事。她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上课有特色,知识面广且融会贯通,教学效果好,学生们有口皆碑。
应学院国际认证需要,张科静积极开展全英文课程的教学。2007年,作为助教,张科静认真协助香港城市大学Frost 教授完成了“企业社会责任”课程授课。之后,她不断建设充实这门课程的内容,专门向企业伦理学专家周祖城教授讨教,系统地听了周祖城的MBA“企业伦理”课,参加企业伦理方面的研讨会,形成了自己的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体系。2007年张科静开始建设双语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于2011年获得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又为MBA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和“多目标决策分析”两门全英文课程。为留学生博士开设了“数据、模型与决策”全英文课程,多次无私地帮助博士留学生修改论文稿,学生非常感激。在东华-西敏国际MBA双学位项目中,参与教学与项目指导。为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运作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她参加了若干教改教研项目,获得2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奖项,2009年获“IBM中国优秀教师奖”。
严爱有加,师道弘远,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尚职责。张科静具有踏实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不计名利,不计较得失,为培养学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针对一些学习拖沓的学生,她一次次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目标。经常额外安排业余时间辅导学生,一位MBA学生感慨地说,一次作业拖沓被张老师催促,无奈熬夜终于把作业交了,没想到张老师立即回复并给予指导,那时已是下半夜了,张老师还在工作。因为做事认真,对学生负责,学生一致反映从张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受到她为人师表高尚品格的感染。
张科静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严爱有加。在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严格要求,在生活和职业选择上关心呵护,提供人文关怀。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她关心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与人生目标,做学生的朋友。毕业前夕,还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教育学生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学会做事和做人。针对本科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种种压力,如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校外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或出国等等。在每周一次的辅导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外,她总是关心每位学生的动向,给他们打气,劝学生要积极应对这些压力,告诉他们这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让他们相信这些经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
针对硕士生,她帮助每位同学规划两年半的学习生涯,让他们自己确定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在小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与撰写过程中,每周和学生展开研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额资助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并坚持让学生做第一作者。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她培养的三名硕士生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每位均获得奖学金。
二、潜心科研,厚积薄发,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
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张科静先后承担了多个研究课题,主持及参加项目22项,发表论文32篇,编著2本。她的研究工作围绕“多目标决策分析”,形成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资源再生服务系统的优化和契约协调,二是IT服务创新与城市创意指数评价,两个方向的研究都聚焦于多目标优化问题和多属性评价问题。
在主持完成的两个省部级纵向项目中,分别和Karlsruhe 大学德法环境研究所Rentz教授,以及德国哥廷根大学生产与物流研究所Geldermann教授开展合作,合作指导德国硕士生,2名硕士生于2009年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在东华完成硕士论文工作。还与瑞典STENA公司合作,分别受邀参加德国汉诺威、奥地利维也纳的循环经济国际会议,并做大会主题报告。
2009年,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服务科学研究团队,针对纺织服装集群地云计算IT服务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实地调研,开展了两项服务科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开设了博士生“服务科学与管理专题”课程。服务科学团队的组建和科研工作对学校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服务科学方向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为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她主要负责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的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除了认真完成例行教研管理工作外,她还及时向硕导们发布国际会议、研讨会、课题申报信息,鼓励大家参加国际会议、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了做好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协助院领导组织了管科自科申报交流会10余场。2010年多次组织教学科研工作研讨,收集国内外管科培养体系,调整优化了管科硕士培养方案。
三、率先垂范,凝聚师生,不愧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模范先锋。
作为支部书记,张科静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员教师和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支部建立了支部委员会,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展组织生活。
支部生活除了定期理论学习外,还组织了双结对活动,1位教师党员帮助1位学习困难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通过座谈会和面谈,张科静意识到学习困难生的思想工作也许该提前抓,于是她又主动给自己增加了结对学生人数,联系低年级7名学分绩点较低的学生。在和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中针对学习困难生的想法和困惑给予帮助。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心存感激,他们的自信心和精神状态有所改善。
她努力营造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主动关心支部党员及非党员老师。有老师生病住院时,她主动到医院看望。她特别关心新进教师,力所能及地为新进教师尽快适应环境并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新教师进校后,她首先了解新教师是否是中共党员,如果是就请老师及早加入到支部活动中,如果不是就找老师谈,欢迎加入中国共产党。
应学院文化建设活动主题“吃亏文化”和“表扬文化”, 张科静主动从自身做起,在信管系内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其实,多年以来,张科静从来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助人,敬业奉献的模范。她参与了学院EQUIS国际认证团队,收集写撰写自评材料,参加了多次迪斯尼实习生、香港岭南交换生的面试官工作等等,对于这些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学院额外安排的事务性工作,她从不推辞。张科静在为师的十几年时间,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不愧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模范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