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校毕业季,怎么记录拨穗礼的珍贵一瞬,相信毕业生们在脑海中想过无数种方式。与青春来一次郑重且独特的道别,年轻人会如何重新定义“毕业照”?
不再是“万年剪刀手”,00后毕业生们晒出的毕业照不再是“统一look”。头上戴的繁花学士帽是自己亲手DIY的,身上穿着刺绣、珠串、织锦材质的云肩,再搭配一身学士服,拍摄场地定在最留恋的校园一角,看着社交平台上一组组国风毕业照,不少人感叹,“不同年代的毕业照,一样的风华正茂。”
具有鲜明个性的“中式搭配”,近些年一炮而红。今年的毕业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搭配中式服饰、配饰,为学生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这一“国风潮”背后,正是年轻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热爱。
东华大学今年推出的独家原创国风“云肩”。受访者供图
古朴的老校门前,影影绰绰间,配着簪花的学位帽格外抢眼,你在拍照时,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买来借来的“新中式”还不够香,独家的原创国风“云肩”,更是让毕业生们拍上“最美毕业照”……6月的毕业季,“新中式+学位服”成为了今年大学校园毕业穿搭的“顶流”。这一“国风潮”背后,正是年轻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热爱。
她步步生风
拥有一套“新中式”的穿搭,构思从春天就开始
复旦大学文艺学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乐琰,为了迎接自己的毕业季,从今年春天就开始为学位服的出片构思起来,“这也成为了我写好论文的动力和写作过程中的调剂。”
除了一套小礼服和鱼尾款,乐琰最为精心准备的是一条马面裙和一件精致旗袍。“确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新中式穿搭了。就我而言,并不是在这次潮流中才选择马面裙的,我一直很喜欢汉服。马面裙的裙摆很漂亮,不管有没有学位服,它其实第一眼吸引到大家,可能就是裙摆上的图案了。”
除了裙摆,乐琰觉得,马面裙的腰身会比较靠上一点,这样会显得身材更为修长,就她个人而言,还很喜欢马面裙长长裙摆带来的那一点“微妙的压迫感”。加上做工是“重工感”,行走起来有一种步步生风的感觉。“相对于宋制的,明制的马面裙更显干练飒爽,在阳光下快乐地转圈,裙摆上的烫金印花随着摆动漾起细碎波光,让人怦然心动。”
乐琰说,马面裙上的纹样都在裙摆上,从长短搭配上,很适合搭配学士服。因此,她选的一款黑色马面裙设计参考了漆画,纹样是螺钿山水,上身效果特别不错。她选择的另一款内搭高领旗袍学位服,也让她很是满意。“这和中文系的气质很相符,可以说是很传统的中文系穿搭了。”这个心思缜密的姑娘,在拍摄地点的选择上,也都经过了巧妙的设计,“马面裙和春天的繁花搭配,所以,这套我拍得最早,4月份就拍了。穿着旗袍去平日上专业课的教室拍,也让一切显得更为自然交融。”
在乐琰看来,大家愿意精心拍摄毕业照追求出片,一方面是对学生生涯的眷恋和纪念,另一方面是一些社交媒体上的毕业美照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种草,继而在自己的身上延续美、创造美。加上国潮风的兴起,让更多年轻人在追逐时尚的道路上,挖掘到了传统文化里的宝藏,在毕业季里,碰撞出了别致风韵。
同是中文系硕士毕业生的余雅晨精心选用簪花和旗袍搭配毕业服,“簪花是希望整体和毕业服上的文科粉领协调,搭配所以选了全粉色系的,上面还配着珍珠链,呈现出温婉的气质,与复旦悠长的校史,中文学科的气质,很配。”
“好美啊!”拍片的过程,让余雅晨收获了许多路人的夸赞,那一天,恰巧遇到复旦大学官微的拍摄,余雅晨大方入镜。“还有一位外国小姐姐对簪花煞是喜欢,也是开心经历。”余雅晨认为,这与西方礼服的选择很不一样,从簪花点缀、到旗袍的盘扣,每一个细节都流淌出浓浓的传统文化。
拍摄之前,余雅晨也特别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国外大学毕业照的流行样式,最终没有选择礼服,她觉得这并不能彰显她作为一个中文学科人的身份,也不能彰显这几年所学知识背后的底蕴。“我想,穿搭流行势头的越发起猛,关乎着文化自信,也寓意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也很感动于这样的风景。”她甚至期待,外国留学生也上身穿一穿拍一拍,体会特有的气质与温婉。
她古朴典雅
自制簪花帽配上马面裙,以传统文化致敬青春时光
“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身穿汉服云肩,头戴学士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朴典雅的时代。在未来的岁月里,每当翻开珍贵的毕业相册,那份独特的中式浪漫,一定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深处。”除了毕业生自己寻灵感找穿搭,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年特地为应届毕业生准备了“国风”毕业服,希望以弥久历新的传统文化,致敬最浪漫的青春时光。
而毕业生们还不满足于此,一定得自己动手,让国风毕业照能更有个性。上海体育大学舞蹈编导专业应届毕业生连若馨,就给自己做了顶簪花学士帽。
“我从网上学来的方法,先准备工具热熔枪,可以用来黏花花,又从网上买来了仿真花,然后就是设计花花的分布,可以做成对角簪花,也可以是相邻角的簪花,设计完就拿热熔枪黏到学士帽上,就大功告成啦!”戴上自己做的簪花学士帽,再搭配上马面裙,外套学士服,搭上云肩,一套“新中式”毕业服让连若馨感到自己就是“绿瓦大楼前最美的崽儿”。
“我们学校的绿瓦大楼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上体学子从这里毕业,早已烙印在每位上体人的心中。今年终于轮到我拍毕业照,期待了很久,想要创造专属于自己的绿瓦记忆。”连若馨说,她为此特意准备了一整套汉服。“马面裙、簪花学士帽、云肩,这些都是国风的象征,汉服与学士服体现了古典和现代的完美融合,和我们的绿瓦大楼适配度很高。”
她告诉记者,拍下这样难忘的毕业照,也是让自己牢牢记住校园里的美好时光。“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本科的这四年带给我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的心态。因为比我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前进。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孩,我明白,只有自己才是最坚实的靠山。”她希望用最“中国”的自己,激励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创造美好,“要继续通过读书、看世界,寻找自我,充实自己。”
她们的独家专属
不要大众款要独家,8款原创云肩是东华“专属”
买来借来的“新中式”还不够香,穿针引线一把好手的东华大学师生,今年更是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东华大学携上海汉服版权中心,今年特意推出了8款独家的原创国风“云肩”,让毕业生们可以拍上“最美毕业照”,这一灵感最早也出自学生的创意。
云肩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历史悠久的服饰款式。“云”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常有“美好”之意,寓意着吉祥与好运。
“去年我们做了首届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大赛,当时有学生的一些创意作品就是搭配了云肩。云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装饰,毕业服正好也有披肩,我们觉得如果在毕业服上加一点这样的传统国风元素的话,会比较特别。”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负责人、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行政副主任沈洁告诉记者,看到很多学生都自发去淘一些网上的汉服,他们觉得可以做一些原创的更具文化内涵的东西,“让我们的毕业生有独家专属。”
就设立于东华大学内,成立于2021年的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是全国首个汉服版权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汉服”IP创新,曾经复原过25套中国历代传统服饰。这一次,这样的专业性服务无偿提供给了这届毕业生。版权中心的老师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准备了八款云肩,不仅材质有别,款式也各不相同,还各有美好寓意。
云肩的种类颇多,有如意形、柳叶形、带形、元宝形、花形、连心锁形等,使用最多的是“如意云头”,其含义除了祈求事事如意、吉祥安康外,还有云肩佩戴于身“一生如意”的隐喻。因此八款云肩多为“四合如意式”和“柳叶式”。“我们也比较注重是否能跟学位服相配,因为不同学科的毕业服也都不一样,我们希望能尽量在色系上能够对应得上。”沈洁介绍说。
最后成品的八套云肩分为刺绣系列和织锦系列。“刺绣系列就是用机器绣出花样,织锦系列则会更偏重于它本身的纹样面料。”刺绣系列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题,用优雅的线条和色彩传达出毕业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的亮色系,可以和深色系毕业服完美搭配。而织锦系列云肩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千里江山图》《芍药图》《落花游鱼图》等中国传统名画。
“截取这些名画的图案,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喜爱度,纹样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美好的寓意。比如芍药就被人们誉为花仙了,也被称为五月花神,象征友谊和情爱,很适合毕业季。落花游鱼,鱼和余同音,自古以来都有吉庆有余、幸福美满的祝福含义。”沈洁表示,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叠加,可以让学生们不仅拍出自信美丽的独属毕业照,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最好的推广。“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中国的文化多么含蓄优美。一次难忘的毕业照,既能彰显文化自信,又能展示新时代青年风采。”
源自传统的学生创意设计,正被应用于现代生活
这八款云肩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东华毕业生的热烈追捧,前来预约拍照的学生络绎不绝。“今年很特别的经历就是拍摄了结合中国传统汉服云肩与毕业服结合的毕业照,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深厚浓郁的美,云肩与毕业服相呼应真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气质。”东华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陈香说。
东华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张子萌告诉记者,自己很高兴有机会在毕业时期穿上母校“专属”的云肩,“跟别人不同,这都是我们学校自己设计制作的,尤其显现出我们学校的专业实力,让我这个毕业生也感到非常自豪。”她对“梅、兰、竹、菊”的云肩设计特别喜欢。“我认为这一系列的云肩既为毕业服增添了特色,留下极具纪念意义的瞬间,也在激励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有‘四君子’的优雅从容、高洁坚毅。希望大家都能在毕业季留下精彩的瞬间,也衷心祝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人!”
让东华的老师们也感叹的是,国风服饰成为毕业照的新宠,既能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又契合毕业拍摄主题,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学生表示,“云肩不再是纯粹的饰物,而是助我们飞向远方的翅膀。”
“新中式的风潮真的来了!”不论身处哪所高校,这都是年轻学子们的“共感”。余雅晨就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我读的是专硕,也就是只有两年学制。两年前,我本科毕业时,大家还是日常的着装搭配学位服。”余雅晨坦言,两年前的自己,还不太懂马面裙,身边这样穿搭的人也不多,如今,马面裙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样式,漂亮养眼的背后,我觉得,真的是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
“这些年新中式火起来,已经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我们也非常有感触。”沈洁告诉记者,去年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发起的首届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大赛,就吸引了全国24个省份132所高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同学们都特别有激情。而且从学生的作品看,他们不仅喜欢,对于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
这些学生们的创意作品,都发源于传统文化。有的是从名画当中来的,如去年的金奖作品就是从宋徽宗的花鸟画当中来的,有的来自经典名著如《红楼梦》《山海经》,还有的是从传统器具当中来的,很多瓷器上的纹样成为学生设计衣服的灵感来源。“学生设计出来的这些纹样,反过来又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场景当中,包括对学生人生非常重要的毕业季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更加去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坚定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沈洁表示。(时间:2024年06月20日 来源:青年报 作者:记者 刘晶晶 刘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