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整版:中华文明探源|从一根骨针开启的中国华服绮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4-04-12发布部门:宣传部

《左传·定公十年》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五千年积淀的礼制与文明,在古代服饰文化上有生动的体现。近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邀请到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甍,为大家铺展开中国华服的绮丽画卷。

中国衣冠服饰源流远长

纺织服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衣冠服饰源流远长。与李甍的这次见面,我们直接约在了2楼的古代馆,一进门,首先迎接参观者的,是一根骨针。

“要说到起源,比大多数人猜测的要早很多。”李甍说道,“你看,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就出现了缝衣的骨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不同的地区和族别之间,已采用不同的服饰款式。安阳侯家庄大墓及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石人像,上身穿交领衣、腰间束带、下身着裳,腹前系巿,展现出上古时代华夏服装‘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特点。”

李甍告诉记者,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和胡服的出现。深衣是将上下分裁的衣和裳缝合在一起,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形成曲裾,是战国时广泛流行的服装款式,两汉时期,深衣逐渐成为贵妇礼服。胡服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上衣下裤,腰系带钩。这种服装组合的流行与当时重视骑兵的战术有关。

朱熹曾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说到胡服,李甍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胡服成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在服装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要说到我国服装史上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那必定是十六国、南北朝时代,服装的更新和民族的融合在同步进行。南朝的衣冠礼仪制度影响着北方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南下的鲜卑族将圆领、交领的褊衣、长袴、长靴、带钩、鲜卑帽等装束带入了平民服装;推行汉化政策的统治者又将汉魏式的峨冠博带用于皇帝和臣僚的祭服与朝服。由此,唐代形成了‘法服’与‘常服’并行的双规制。作为正式礼服的法服仍是传统的冠冕、衣、裳,日常生活中的常服则包括圆领袍、幞头、革带及长靿靴。北周时出现的‘品色衣’也在唐代成为定制。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三者组成,时装风尚更迭较快,初时盛行高腰间裙,盛唐以降,裙身渐趋宽大,展现出雍容富贵的风貌。”李甍介绍道。

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喜着对襟、侧身开衩的褙子,裙身较唐代的窄,多有细褶,服饰形象上更显纤弱。元代的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姑姑冠、辫线袄子等是典型的蒙古装束,但元代的汉族,着装仍与宋代大致相同。

明朝建国后,要求衣冠“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所以唐代法服与常服并行的现象又得以恢复。在士人之间,流行曳撒和直掇。妇人常用竖领对襟或大襟袄衫,在颈部结以纽扣,衣外再加云肩、比甲。裙则有马面裙、百褶裙等。

清代时,传统衣冠制度中的衣、裳、冠、冕被废除。清代官服在袍外着开襟朝褂,以补子和帽顶来区分品级。清代女装分满、汉两式,汉女上身穿袄衫,下身束裙。满族妇女则着旗装。

纹样背后的物质、精神世界

徜徉在古代馆,记者发现,纹样复原展陈占据了大量篇幅,它们犹如一幅幅密码画,等待着观众去破解其中的奥秘。这不仅让人回想起今年央视春晚聚焦中国传统纹样之美的《年锦》。节目选取了汉、唐、宋、明四个代表性朝代,那么以它们为例,中国纹样在各朝各代的风格和演变又是如何的呢?

李甍表示,汉代纹样受到荆楚浪漫主义风格影响,充满灵动烂漫的气息,题材上以动物纹、云气纹和抽象几何纹为主,采用打散、变异、构成等造型方法,在自由之中保持对称、循环的形式。西汉中期,经济社会繁荣,纹样的风格变得更加大气与丰富明快,越来越多具有美好寓意的纹样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新疆出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将穗状云纹、各种神兽纹相结合,并添以吉语,体现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到了唐代,装饰纹样则变得更为丰富繁杂。内容上,从动物纹为主转变为动物、花鸟纹并重,将植物纹样加以抽象和概括,与主纹共同构成装饰性更强的组合样式,风格上更显富丽华美。丝绸之路的通畅促使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极大丰富了纹样的取材类型与构成方式,联珠纹、忍冬纹等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受士大夫隐逸文化的影响,宋代审美整体趋于内敛婉约。宋代服饰纹样以植物花鸟为主,风格上趋向写实。菊花、梅花、海棠、茶花等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经过转化后都被运用到服饰纹样中。

明代服饰纹样既强调等级秩序,又注重吉祥之意。明代纺织品中常常可以见到蕴藏美好祝福的纹样图案。如由谷穗、蜜蜂、宫灯组成的“五谷丰登”纹,象征四方和睦的五葫芦、四海螺组成的“五湖四海”纹等。

“纹样背后隐藏着许多文化历史的秘密,可以说,它们如同一把把密钥,为大家开启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物质与精神世界。”李甍说道。

汉服中的顶流单品马面裙,从何而来?

当天的采访话题,最后落在了这两年汉服中的顶流单品:马面裙。那么,它是从何演变而来,又为何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名字呢?

李甍带记者欣赏了几条不同的马面裙,有大红缎地绣花鸟纹的,有豆绿缎地彩绣花卉纹的,有蓝色缎地绣蝴蝶花卉纹的,各具特色,美不胜收。“马面裙,腰两侧均匀打褶,前中和后中保留面料原有的平整状态,这一不打褶的平面部分,称为‘马面’。‘马面’原指城墙上凸起于墙面外侧的部分,正面为高而宽的平面,两侧折向后,所以以此来形容裙裳前后的光面。”

至于它的演变历史,有说其可追溯至南宋。南宋出现了开胯之裙——旋裙,原为方便女子骑驴而设计。发展至明代,旋裙的款式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了以前马面为中心,向后围裹,裳分两片,裙腰处有系带环扎,同时融合了折裥特征的形制 。

马面裙在清代进入繁盛期,在明代马面裙的形制基础上衍生出多变的造型样式,按照外形特征可分为阑干裙、鱼鳞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装饰重心也由膝襕转向马面。

采访临近结束,当记者走出古代馆的时候发现,就在它的对面,“戏说唐宋 千秋衣梦——电视剧中的唐宋服饰展”也正在展出。前言中写到:明来处,知去处,晓归处。优秀的古装影视服饰是对于传统服饰文化在基于剧情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步入其中,记者发现,在每件展品的旁边,都写有该朝代服装的特征以及根据这些特征比对该古装影视服饰进行的解读和剖析。衣食住行以衣为先,李甍表示,服饰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服饰也是礼仪文化的表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其中包括光辉璀璨的服饰历史,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首先要了解、读懂,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时间:2024-04-12 作者: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编辑:王宇
信息员:王宇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