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春深上巳聚同袍,国风华服更自信 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在上海举办

发布时间:2024-04-12发布部门:宣传部


昨天正值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春游之日”。春深时分,来自全国各地身着华服的青年男女会聚上海世博源,徜徉在繁花之海,流连于曲水之畔,观舞动华服、赏诗词歌赋、品琴棋书画。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由此拉开序幕,将持续至本周日。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华服热,穿华服出游已成时下潮流。现场的华服爱好者们道出了缘由:“这正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青年教师蔡钰茹认为,愿意穿着传统服饰出游,已成为当下年轻人表达文化身份、建立生活仪式感、塑造自身个性形象的选择,形成了跨越网络与现实、文化与旅游、影像与叙事的多元表达,这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未来也能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种子”。

华服爱好者相聚上海世博源。 本报记者 袁婧摄

百变创意让国风更潮

橘色抹胸长裙、披上藏青色薄纱外搭、头上插着发簪,家住杭州的大学生小王中午刚过就抵达国风市集。精美华服、国风文创、非遗工艺等摊位让她驻足,约上“同袍”在互动体验区中体验棋艺、投壶、书法、篆香、茶艺、灯谜、对诗等多项活动。

小王爱上华服有近六年了,家里买的华服在衣柜里堆成了小山,在这个过程中她还学会了梳妆。更重要的是,这份爱好也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我学工业设计专业,以后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做些国风产品。”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于2018年发起中国华服活动,鼓励人们穿戴中华传统民族服饰,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生活,在切身体验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今年,“中国华服日”活动升级为“中国华服周”,通过华服秀典、青年传统文化分享活动、国风市集、传统文化展演、华服巡游、青年传统文化研讨会、舞动华服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在赓续中华文脉过程中,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28岁的陈翀林就是位“改装小能手”,他穿着一件黑色战甲装,头上戴着的凤翅盔就是他自己重新“组装”的,将脸颊两侧改成了盾甲片,看上去英姿飒爽。陈翀林从小就喜欢倒腾这些“古件”,他还拉着朋友一起“入坑”。在他看来,推广华服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推广背后的中华文化,这才是最能给予年轻一代力量的源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川可以改变面貌,沧海可变桑田,但华夏文明的魂从未消失。”

相关学者认为,中国自古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著称,服装记录着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审美特点,是中华文明脉络和华夏礼仪的重要表征之一,不同时代的服装面料织物、纹样图案都与时代发展、文明传承息息相关,也需要传承与创新。

2021年9月,上海市版权局在东华大学揭牌成立的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是全国首个中华传统服饰版权综合平台,该中心推进汉服等中华传统服饰的历史研究,引入符合现代文明的服饰文化元素。蔡钰茹介绍,在去年举行的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上,收到了全国各地高校学生近700件创意图稿,后期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将“平面图”转化为产品。“这些创意恰巧展现了国风的百花齐放、包罗万象,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属于自己的新中式穿搭。”

老外也爱上中国风

国风市集现场,就连老外也闻声而来。

来自印度的上海戏剧学院跨文化交流专业学生泽仁,从小就喜欢看中国古装电视剧,里面华丽的服饰总让他心向往之。直至2020年参加了一场华服活动,他也开始涉足华服圈。前前后后买了15件华服,“去年回家时我还穿出了门,大家都很羡慕与好奇”。

这次,泽仁拉上同班同学、来自白俄罗斯的鲁洁一起来到国风市集,还特地把自己男款的华服借给鲁洁穿。“我第一次来参加中国风的市集,这件衣服也太精致了,我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鲁洁说。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国的文化底蕴。泽仁与鲁洁都表示,希望能够在回家乡的时候,继续以华服为切入口,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团市委副书记邬斌表示,中国华服周系列活动在沪举办,展现了上海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文化图景。接下来,上海共青团将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现代内涵,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丰富形式让传统节日“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引领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来源:文汇报 作者:记者 占悦 时间:2024-04-12)

编辑:王宇
信息员:王宇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