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等]“走,当兵去!”

发布时间:2018-11-10发布部门:宣传部

  [人民网]“走,当兵去!”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有啥不一样?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今天,一则小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一群青春洋溢的男生女生,转瞬间“变装”,军服上身,立刻英姿飒爽。

  这是今天中午在东华大学举办的2018年大学生征兵现场咨询。“我们想利用这样一种短视频的方式,结合现在比较火的‘我们不一样’‘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解一下’等网络热词,来吸引师弟师妹们燃起报国心,立志当兵去。”策划者潘兴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就通过‘换装’的方式,让大家直观地感受一下穿军装前后的形象对比,看看,穿上军装多帅!多漂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解一下!”结合了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向学生进行征兵宣传大学生现场换装后拍照留念

  潘兴源2013年6月从东华大学表演专业毕业,响应大学生应征入伍号召,毅然走进军营。在部队里,他登央视、上春晚,并且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扮演“青年达康书记”,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去年6月征兵季,已经退役的潘兴源出现在大学校园,作为军旅青春偶像高歌一首《我要去当兵》,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数十名围观学生当场表达了参军意愿。

应征入伍的潘兴源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今天的东华大学校园里,潘兴源、张帆等四位同学身着迷彩服,高声唱响《强军战歌》。六名优秀退伍学生在宣传展板前发放《2018年东华大学征兵宣传册》,并结合自身军营锻炼成长的体会讲解征兵报名流程和相关优惠政策,用自身的成长经历积极动员同学们携笔从戎,并就同学们提出的应征报名的基本程序、优抚政策、体检注意事项、入伍后发展等问题进行解答。

记者看到,前来现场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纷纷在签名墙上留言,“我要去部队”,“走,我们当兵去!”

  “当兵很辛苦,尤其是前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这也是很多师弟师妹一时燃起从军激情,却最终没有付诸行动的重要原因。”潘兴源说,不少学生在大学里习惯了晚睡晚起,一下子被约束,觉得很不习惯,也就开始打退堂鼓。“但是,当兵给我们带来的收获更多。军队里特别重视人才,珍惜大家的一技之长,而且会提供平台让我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场换装

  1999年出生、还在读大一的经管专业学生朱轩铭很早就报了名,想到部队里锻炼锻炼。朱轩铭的爷爷、爸爸都是军人,可以说自小在军人家庭里长大。

  “那你为何最初没有报考军校呢?”记者问。

  “因为爷爷和爸爸都是军人,所以他们希望家里有文有武,也能出个文化人、读书人。”朱轩铭笑言,但是现在自己又有了当兵的意向,跟家里商量后,他们表示尊重自己的想法。于是,小朱毅然报了名。

  服装学院大一姑娘曹蕊是一位东北女孩,她也坚定表达了要去当兵的念头,在咨询现场毫不犹豫报了名。

 学生在咨询现场报名

  采访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到叙利亚战争,同情“弱国无外交”,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安全的国度;有的同学提到朱日和沙场点兵和南海大阅兵,为中国军人的威武英姿鼓掌点赞。但具体到是否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许多同学的意愿并不强烈。

  如何激发大学生携笔从戎的报国志向,把“爱国之心”变成“爱国行动”?东华大学探索出“互联网+征兵宣传”的新路子,建立QQ群、微信群等,将有入伍经历和入伍愿望的在校学生,通过平台聚集,线上线下结合交流思想、分享感悟。并且结合时下潮流,用短视频的形式,以“军装”所承载的军旅文化,向大学生群体传递参军入伍的正能量。依托短视频平台,发起“来吧,我们不一样”话题,通过“换装”展现穿军装前后的鲜明形象对比,吸引在校大学生群体及广大退伍军人广泛参与线上互动,使更多拥有部队情怀的人参与到此次活动中,产生话题讨论,掀起从军热潮。

 征兵咨询处排起长队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华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征兵工作,学校把将大学生送入军营历练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学校征兵工作完成率105%,2016年完成率114%,2017年完成率111%,今年的征兵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2018年5月2日  记者:唐小丽)


  (人民网、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报道)


编辑:
信息员:段然
撰写: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