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当时报考选调生的动机和心路历程,依旧感觉内心充满了斗志与激情,鞭策着我继续奋斗。”这是管理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研究生王圆圆同学在录用为上海市选调生后写下的毕业感言。此前,她先后收到来自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的录用通知。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放弃来之不易的三大银行投来的“橄榄枝”,最终选择了选调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圆圆的成长心路。
为人民服务,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什么是选调生?“选调生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基层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是最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平台。”王圆圆这样概括自己眼中的选调生。通过参加宣讲会、向老师同学请教,她逐渐对选调生的相关信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她看来,成为一名选调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带给人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基层的工作虽然会比较艰苦,但对于我来说,这恰恰是一个磨练自身意志力与忍耐力的平台,选调生能让我变得更加吃苦耐劳,敢作敢当。”
在谈起成长心路时,王圆圆还提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家庭的熏陶让我从小就对为人民服务充满向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职业规划。”据了解,王圆圆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工作者,通过为农村老百姓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父亲的这份执着深深感染了王圆圆,她说,“父亲的工作热情诠释了对服务人民工作的热爱与坚持,也成为我选择选调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成为选调生这一梦想,2016年8月开始,王圆圆便投入了应考的准备工作。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很多,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零碎,因此需要耐心与专注度。王圆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安排一天的时间,每天按照自己的规划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量,而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会懂得回顾与总结,真正做到将书读薄,再将其读厚。同时,她也通过参加各类金融机构的面试来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经验。经过一路披荆斩棘,她如愿获得了上海市选调生(普陀区财政局)的录用通知,她说,“选调生的招考对象来自于全国15所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非常优秀,我希望能与他们为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理论是基石,实践出真知
回想三年前,时值大四毕业,王圆圆以金融专业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成为了东华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她看来,大学学业是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理论知识是基石,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识的储备需要理论来完善,更需要专注的态度来保持。王圆圆会在课下积极搜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资料,例如,去图书馆借阅老师推荐的书籍,从网上查找评分较高的书籍,订阅与金融相关的国内外公开课,下载app关注国内外的财经类新闻等等。在研究生阶段,王圆圆自学了SPSS,STATA,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在独立处理并分析数据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逻辑思维水平。她顺利在《经济》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在审论文1篇,并以优异成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除了掌握书本以及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外,要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支撑。” 王圆圆这样介绍自己的学习感悟。大一,她在交通银行信贷部与国际结算部实习,学习银行信贷的实务操作;大二,她在长宁区税务局实习,了解政府与企业在税务方面的互动关系;大三时,她在渣打银行市场部实习,在银行销售一线,领略市场竞争的凤云变幻;研二时,她在恒生银行零售银行与财富管理部实习,感受国际化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专业聚焦,岗位多元,不同性质的实习锻炼,使她在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与专业素养。特别是渣打银行与恒生银行的实习,外企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了她的抗压能力与办事效率,其高要求的语言沟通能力又迫使她努力备考雅思,并通过了考试(7.0),最终获得了两份部门主管推荐信。
七年,是终点,也是起点。七年之前,王圆圆同学在东华翻开了属于她的大学时代,七年之后,她将从东华起航,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愿她继续怀着作为东华学子的那份自信与骄傲迈向未来,为迎向母校以其为荣的那一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