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江娥,女,1981年9月出生,汉族,讲师,2006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证书。现在负责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四个专业146名学生的带班工作,同时担任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委员、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东华大学辅导员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分协会会长、学院志愿者管理中心和心理发展协会两个学生团体的指导老师。
所获荣誉
2012年, 获得“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2012年, 获得“东华大学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2011-2012学年 获得东华大学“师德建设青年标兵”称号
2011-2012学年 获得管理学院“优秀党建指导老师”称号
2010-2012学年 获得东华大学辅导员协会“先进个人”称号
2010-2011学年 获得东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 在东华大学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被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2008-2009学年,获“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7-2008学年,获“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6-2007学年,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表扬个人”称号
2007年9月, 被评为东华大学“学生军训优秀参训教师”
2006年9月, 被评为东华大学“学生军训优秀参训教师”
工作情况
江娥老师自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坚持走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道路,在学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一、关爱心理问题学生、铸就心理危机干预第一道防线
江老师所在的学院有2600多名本科生和400多名硕士研究生,每年都会有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甚至突发精神疾病。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学生心理突发事件的电话,不管是否是自己班级的学生,江娥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事后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成为了江老师的一对一辅导对象,江娥也与这些学生的家长长期保持联系甚至为家长做心理疏导工作。
08级学生小许在一次微积分补考中递交了白卷和一张写满“不想活了、我要杀人”等字眼的草稿纸。江娥在得知情况后立即找小许过来谈心,了解到小许一年前开始眼压过高,视线模糊,与父母的关系紧张,叛逆心很强。事后与家长联系,其母亲哭着向江老师求助说“自己已经没办法管好女儿了”。江娥用接纳和共情的心理技术取得了小许的信任。在江老师的积极关注和耐心辅导下,小许克服了心理障碍重新找回了自信,最终重修完所有落下的科目顺利毕业。
江娥处理的心理突发事件还有许许多多:她曾经凌晨3点赶去派出所处理学生精神分裂发病事件;也曾经在医院24小时陪护自杀未遂的学生;她陪同学生和家长前往精神卫生中心就诊更是多达20余次。6年多来,江娥累计接待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咨询200余人次,处理各类学生心理突发事件近20起,转介严重案例11起,长期跟踪心理障碍学生6例。 她在学院铸就起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
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江娥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备课,在学院开设了《大学的适应与发展》、《幸福心理学》、《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30多场,累计学生听众达到4000余人次。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她成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选修课, 是东华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的辅导员老师,所授课程学生评分高达9.8(满分10分)。
江娥深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治疗性的心理辅导更重要。她指导学院心理委员成立了“心芽”心理发展协会,在学院内多次为班级、社团、党校等学生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并成功举办了学院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她连续两年指导学生排演校园心理情景剧参加学校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将心理学知识融于带班工作
“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让江娥在平时的带班管理中注重每一位学生独立的个性发展,尽量做到个体化地指导。在转专业、专业分流、大三实习和就业推荐这些关键的时间点,都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每一次的主题班会,她都备课甚至做好ppt,按照主题讲座的规格来讲。新生刚入校,她让班级每一位同学完成学涯规划书《我的大学》,在认真读完后逐一亲笔回复。在这批同学毕业时,她将每一位同学的规划书装在信封里发还给学生,很多学生看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这是江老师送给我们最好的毕业礼物。”4年下来,她带的专业在全院的11个专业中就业率排名第一,所带班级先后5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4次被评为校优秀团支部,所带学生更是在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
江娥一直认为学生的学业问题不是问题的根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要找到心理的症结所在。小静大一第一学期就有很多课程挂科,在谈心中,江老师发现,她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导致学习状态很差。在江老师多次耐心的辅导和陪伴之下,她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出国深造,她一直说“没有江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
四、帮助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自2008年学校成立辅导员协会以来,江娥一直担任作心理健康教育分协会会长。协会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江娥想方设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例如经验交流、集体备课、邀请专家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主持人培训等。2012年7月,江娥带领协会成员设计方案为新生新任辅导员们开展素质拓展培训。
校学生处于2011年11月在辅导员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选拔,江娥动员协会的老师们积极参加,她还将自己备课的讲座在协会内部试讲,并将课件资料无私地与协会的老师分享。在江娥的带动下,协会有11名老师参加了选拔,最终她与其他7名老师成功入选。如今,入选的老师们已经在自己学院甚至是跨学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五、潜心钻研心理学相关课题、提升专业素养
在工作的同时江娥也不忘自主学习和不断提升。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和自学心理学课程,先后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和《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证书》。
与此同时,她勤于思考,擅于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形成课题来钻研,尤其是在坚持走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成功申报了上海市的科研项目。繁忙工作之余的学习和钻研占用了江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她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她希望通过钻研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能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乃至更多志同道合的辅导员们提供启示和帮助。以下就是江娥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
2008年,发表论文《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专业化方向发展之探究》、期刊《才智》2008年9期上半月刊,该论文同时获得东华大学第十八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
2011年,成功申报了校级德育课题《高校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松江大学城为例》并顺利结题。
2012年,作为第2主持人完成了上海市的德育创新课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强化的机理研究》,并撰写论文《影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内在因素探析》,该论文入选2012年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年会论文集
2012年,主持申报的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研究》成功入选上海市2012年度“阳光计划”项目。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江娥一直认为辅导员这个角色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陪伴者,她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悉心指导着学生,她用她的热情和温暖关爱着学生。她热爱辅导员这个神圣的职业,并坚定不移地在心理辅导员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来源:新华网 2013年04月09日 新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