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小甜橙”志愿服务上海铁路春运 寒冬传递东华学子温暖“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3-02-08发布部门:理学院
    平时,他们是理学院“阳光公益服务队”的队员,支教、助老、帮困是他们的服务内容;春运,他们是为旅客提供出行乘车服务的志愿者,身着橙色工作服的他们在春运高峰期里,为上海铁路春运连续服务2600小时,被旅客们亲切地唤作“小甜橙”。
         5点起床徒步3公里   高峰7天服务2600小时
    从1月26日上海站正式进入“春运”的第一天起,我校理学院的30名志愿者就投入到车站客运服务中,连续服务至2月7日除夕前日。帮助旅客搬运行李、协助安全检查、引导旅客登车……东华“小甜橙”已然成为2013年春运上海站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由于要赶在7点30分前准时到岗,又身处离上海火车站较远的松江校区,理学院“小甜橙”们每天必须5点准时起床,并克服松江公交首班车尚未运营的困难,冒着冬日清晨严寒,打着手电筒,徒步20分钟到松江大学城地铁站,保证赶上头班地铁。但在十余天的服务期中,同学们没有一个因此喊过哭,叫过累,并且还坚持提前5分钟到岗。“春运”高峰期间,上海火车站客流量每天都在不断增大。为了应付大客流,从2月1日起,“小甜橙”更主动把服务时间由原来的10个小时延长为12个小时。虽然压力越来越大,但坚守在志愿岗位上的“小甜橙”们始终尽心尽责,没有出现一个志愿者迟到早退倦怠的现象,大家始终劲头很足。在队员休息的“志愿者之家”,不少轮岗的学生趴在自己的衣服上就睡着了。“每天的睡眠质量很好,在地铁上屁股一碰到座位就睡着了。”一位“小甜橙”在工作日记里如此写道。据悉,在2月1日到2月7日的7天春运高峰期里,30名“小甜橙”志愿服务时间达到了2600小时。寒冬下,他们的热情不减,为旅客们归乡途中送去了东华人的殷殷温暖。
                “春运”微博拓新服务渠道,全天候服务乘客
    为顺应网络信息化的潮流,满足一批习惯时时刷微博的春运旅客的需要,理学院“小甜橙”还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开通了理学院“小甜橙”新浪微博,让各地乘客可以轻松利用身边的网络终端设备就可以发出“求助”,得到“小甜橙”的远程帮助。“小甜橙”公共微博开通后,立刻引来众多粉丝“围观”,得到诸多粉友“力挺”。我校副校长宋立群在微博上留言勉励“小甜橙”: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甜橙,美誉东华。同学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短短几句话的肯定,更让“小甜橙”干劲十足。


    据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珺介绍,开通微博志愿网络服务平台,是“小甜橙”从日常公益服务中挖掘积累的智慧。他们发现如果将公益春运在微博上同时进行,爱刷微博的乘客就可以提前获得解答,还可以预知一些新问题。东华小甜橙的微博开通以来,为旅客解决了不少提问,虽然有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小橙子”对每一个提问都热情给予回应。除了解答旅客提问,小甜橙还时时关注着春运动态,在微博上同步更新相关消息,方便需要这些信息的旅客。此外,他们还将服务多天遇到的旅客常见提问做了汇总,形成了“春运问题库”,作为对旅客的温馨提示,放在微博上便于旅客查看。微博服务“春运”,为90后的“小甜橙”更周到服务乘客又增添了一条新渠道。

                 “阳光公益伴春运”活动赢得良好社会反响
     “小甜橙”们放弃寒假做公益、开通微博服务“春运”、争做“春运”中的雷锋等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姜平一行人来到铁路上海站视察春运工作情况,慰问了正在进行客流引导服务的我校理学院“小甜橙”们,并与在“安检口”岗位的理学院“小甜橙”亲切握手,姜平对“小甜橙”们放弃寒假休息时间,坚守在服务岗位的精神表示肯定和感谢。理学院学生工作负责同志也带着校领导的关怀前去车站慰问“小甜橙”,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和服务情况,鼓励大家把志愿精神坚持到底。 
 


    “小甜橙“的吃苦精神和服务春运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天天新报》、《上海教育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报道,《东方网》、《凤凰网》等都予以了转载和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积极向上、服务奉献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


                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我校“小甜橙”事迹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