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孤儿院长大的他今年春节想回家看看

发布时间:2013-01-07发布部门:宣传部
[青年报]孤儿院长大的他今年春节想回家看看
除去车费剩200元,只能买水果当礼物


何力骁希望在春节回到故乡,看看奶奶、老师以及儿时的玩伴。本报记者 施培琦 摄
   
    >>编者按 
  一转眼春节即将来临,本报如往年一样将目光投向困难学子这一群体。“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系列策划是青年报从2005年起推出的一个品牌策划。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展现一些身处逆境,但自强不息的困难大学生,他们都有一个朴实的心愿,都怀揣一个梦想,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努力在农历新年到来前帮助他们实现心愿。 
  今年,我们同样期待您的热情参与、无私奉献! 
  孤儿院,这个让很多人觉得抗拒害怕的地方,他足足生活了12年。孤独、寂寞、没有亲人的抚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在父辈祖辈面前撒欢,他自有说不出的苦闷和沮丧。发奋学习和老师的关怀鼓励,让他成为了那所孤儿院里第一个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 
  他是何力骁,一个来自吉林的男生。纵然孤儿院的回忆不是美好和斑斓的,但春节的日益临近,这个心里盛满感恩的孩子依然要向着那个叫作“家乡”的地方奔去。本报记者 刘昕璐 
  离开亲人 
  把几辈子的泪水都流尽了 
  如今已是东华大学机械专业大二学生的何力骁出生在吉林省龙井市铜佛村,一周岁时,他的父亲意外离开人世,而在他5岁的时候母亲选择离开了他,杳无音讯。一个原本可以享受父母爱的孩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此时,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然而,面对何力骁的日长夜大,却没有经济来源以及生活的必要开销,奶奶知道,即便是清贫的日子怕也难以为继了。 
  在何力骁6岁的时候,他被奶奶忍痛送入了当地一家新开张的孤儿院。纵然小小年纪,何力骁也完全明白新地方不是“家”,看着奶奶远去的背影,忽然之间,只感觉天旋地转,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他被老师抱在怀里,哭得那么的撕心裂肺,那么的无济于事,令人肝肠寸断。 
  “除了哭泣还是哭泣,似乎把几辈子的泪水都在那时全部流尽了。”何力骁回忆着。他是那家建在偏远山头孤儿院迎来的第三个孩子。 
    求学路上 
    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母爱 
  最初在孤儿院的日子,何力骁其实很孤僻,不爱说话,觉得生活很没有意思。再过了几年,孤儿院的小伙伴多了起来,正是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封闭的环境,那些有着类似命运的小伙伴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好兄弟。 
  在求学路上,何力骁更感有幸先后在初中和高中遇见了两位影响他一生的好老师。“是老师才有了现在的我。”谈起老师,何力骁显得特别的动情和感怀。“我的初中老师知道我的成长背景,特别照顾我,给我开小灶免费补习功课,找我谈心。因为她,我才慢慢懂得很多道理,才努力开始融入这个社会。巧的是,我的高中班主任正好是初中老师的同学,结果高中班主任就继续向初中老师那样照顾我。在精神上抚慰我,给我以力量,真的是她们改变了我。” 
   小伙子特别向记者强调了两位老师的名字——李桂花老师和金美善老师。是她们教会他,要自信,要自强,用自身奋斗一定可以证明虽然不能选择家庭,但是可以选择改变人生。在贫困中坚强,在逆境中坚持,再渺小的个体也同样可以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妈妈是谁?什么是母爱?要何力骁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但他觉得,两位老师的点滴关怀给予他的大抵就是这种感觉。 
  走出孤儿院 
  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 
  何力骁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干活最苦、最累的是他,学习最用功、最勤奋的也是他,2011年他成为了孤儿院里第一个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 
  “小学时候,成绩并不算好,中学阶段在好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我似乎也‘顿悟开化’了,变得真心热爱读书了。”中学的晚自习规定时间是到晚上9:30,何力骁通常让伙伴先走不用等他,为了一些难题,他可以偷偷钻研到深夜。“挑战难题成功后的感觉很棒,很鼓舞士气。”擅长物理和数学的何力骁还是孤儿院的“小先生”,那些弟弟妹妹们的不少功课都是他抽空辅导的呢。 
  刻苦钻研奋发学习果然给这个自强少年以回报——2011年的夏天,他以第一志愿被东华大学机械专业录取,还成为了所在孤儿院里第一个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大学生。这不仅仅关乎小何的个人荣耀,孤儿院也迎来了喜事一样,当天,大家放了一场热闹鞭炮以示庆贺。 
  何力骁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高中班主任金美善老师给他的“寄语”是:“今后你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想走的路了,加油!”“要知道,对于天性好动的青少年时代来说,孤儿院里的‘自由’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品。”何力骁一下就读出这句话与他心灵的高度契合。
  带着喜报与奶奶话别,他就要在上海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翻开新一页 
  心里充满感恩投入公益活动 
  一路免费读完高中,对几乎没有拿到过零花钱的何力骁来说,对“钱”从来没有太多的概念。当从录取通知书中知道大学学费是5000多元时,何力骁终于知道现实的问题——善良的他开始有些理解妈妈最初选择放弃他,而奶奶也不得不把他送到孤儿院的做法了。对于大人们的选择,他的心中早就没有了怒火。 
  当地政府一次性给予了2000元奖励,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捐给孤儿院的电脑,以及孤儿院长大已经上班的哥哥送他的手机,是当时何力骁全部的“财富”了。简单收拾了一些行囊,他坐着火车来到了上海,到东华大学报到。 
  经过申请和审核,何力骁很快拿到学校补助,如今,四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的问题,他已无需担心。虽然没有什么零花钱,不能买个照相机、超炫的数码产品,但何力骁并不觉得命运的不公,相反,进入东华大学后,他更是决心用优异的成绩和爱心行动来报答帮助过他的所有人。 
  从进入大学至今,他一直坚持着每周两次的智力助残和阳光服务队的活动,在“阳光之家”为残障、智障人士进行游戏教学,为小朋友们补习功课,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帮助到他人,给他们带来快乐和帮助时,何力骁总觉得很踏实。在智力助残岳阳分队队长蒋劼祺看来,每一次公益活动何力骁总是很投入很坚持,也很照顾现场参与者的情绪。“最近他还很大方地在‘阳光之家’边唱边跳表演起了《江南style》,获得一片喝彩。” 
  “内心会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何力骁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奋斗点亮人生,都说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么更要在享受成长幸福的同时,努力追求感恩和奉献的快乐,把爱心带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一点,辅导员张庆华老师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易,“祝福他快乐生活和学习。” 
  新年心愿 
  送奶奶老师礼物 唯独没有自己的 
   虽然学费和生活费有了基本的保障,何力骁也在凭自己的劳动兼职打工,他希望能攒一笔钱,在春节回到故乡,那里有儿时的玩伴、有老师,还有亲爱的奶奶。 
  大一的时候,课程不多,何力骁发过传单、做过家教,也因为“工作”的需要翘过课,但大二时学业显然繁忙许多,加上固定的公益活动,几乎很少有时间兼职了。这个擅长韩语的男生依然在寻求性价比更高、更能让自己锻炼成长的兼职机会。 
  夜阑人静时,何力骁点了点现在的积蓄,1000多元吧,除去来回近800元火车票,估计所剩无几了。 
  说及心愿,他想把这个“机会”用在他人身上——最想给奶奶、老师还有孤儿院的弟弟妹妹带一些礼物,但这个男生却有些烦恼,不知道该买什么好。他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给奶奶带一些保健品,奶奶的健康如今是何力骁最大的期许;给老师的礼物,何力骁想,大概护肤品最为合适,希望可以让老师显得更加年轻;弟弟妹妹们,好吃的零食也许能让他们的新年充满无比的喜悦。“不过,200元估计也买不了多少东西,大概只能买水果了吧,比较便宜,希望我的心意他们能开心收下。” 
  何力骁透露,过去在中学读书的年代,他也曾经狂想在体育课之后像部分学生那样喝上小卖部里的各种饮料,买自己想买的文具和参考书,但没有零花钱让这一切都是奢望。对于孤儿院的孩子他感同身受,“真想让他们可以少一些临渊羡鱼,多一份心愿的实现,哪怕就一次。” 
  而对于奶奶何力骁一直倍感愧疚。年近80的奶奶身体越来越差,奶奶一直以为,何力骁读了大学,离开了孤儿院,就会到自己的身边生活,至少也在一个城市里,见面的机会会比过去多。谁料,上海很远,大学很远,龙年春节,祖孙俩都没见上面。 
  “这个春节,我一定要回去,抱一抱奶奶,说说话,或者就默默地陪伴在旁,对老人也是一种宽慰。”何力骁坚定地说。 
  (应被访人要求主人公系化名) 
  如果您愿意帮助何力骁实现他的心愿,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61933111 
  新浪微博:@青年报
(来源:青年报  2013年1月7日   [ A03 | 特别报道]   记者:刘昕璐 )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