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芬兰和上海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与老师正在学术交流,晨报记者 陈征 现场图片
晨报讯 儿童病号服可不可以不再是成人病号服的“缩小版”,是否可以多一些童趣?昨天,在位于东华大学“中芬革新设计周”的合作课程工作坊里,东华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共同设计制作不一样的儿童病号服。
在工作坊里,中芬两国学生讨论得极其热烈,芬兰学校的指导老师只在旁微笑静听。中国学生陈隽仪告诉记者,这次是专为2岁到10岁的儿童病患设计病号服。“我们两国学生在前期已对两国的儿童病号服进行了详尽调研,包括尺寸大小、清洗、烘干等各方面,还在合作课程上学习了病号服和童装的设计规定。完成草图绘制、版样设计、面辅料确定、成衣制作的一系列工作。”
记者发现,为了让儿童病号服更富童趣,一款病号服将粘衬缝在衣服上,各种有趣的几何形状、卡通形状的粘扣,都可以粘在衣服上;有学生设计了一款病号服具有“跪得容易”的特点,把膝盖部分的布料填充加厚,防止婴儿摔跤;还有学生把儿童病号服的袖子设计成可以打开的样式,方便打针……
“中芬革新设计周”是2012中欧文化对话年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还专门为“中芬革新设计周”建立了“城市灵感”专题展。展现了北欧公交运输和日常移动的设计理念,芬兰时尚、流行的住院病服,运用三维立体技术还原历史、辅助城市规划,还有一组主题为“优质生活”的极为独特的艺术工作坊照片集。据悉,本次展览即日起至11月3日在东华大学博物馆五楼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记者即时播报】东华大学举办中芬学者“跨文化对话”国际论坛 上海成为设计之都需要动力引擎
晨报讯 11月2日,在东华大学举办的中芬学者“跨文化对话”国际论坛上,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刚发表演讲,他认为时尚创意产业对于都市经济发展产生齿轮联动效应,提升和改造传统行业,并为其增加附加价值。
芬兰艾斯堡被誉为“设计之都”,他们在这次"中芬革新设计周"活动中,带来了"城市灵感"专题展,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优质生活"想法带到上海与大家分享。刘晓刚表示,时尚产业链的第一个齿轮是时尚设计业,包括时尚设计师和品牌,是产业设计的源头;第二个齿轮是时尚服务业,包括零售业。时尚创意园区、时尚媒体等第三产业;第三个齿轮是时尚制造业,包括时装、首饰、家具、玩具、电子产品登制造行业;第四个齿轮是时尚教育业,源源不断地为时尚产业提供所需的设计、技术、管理人才。他说,时尚创意产业链的四个齿轮缓缓紧扣,链接驱动,成为上海发展国际时尚之都的动力引擎。
(来源:新闻晨报 2012年11月01日 2012年11月05日 作者:董川峰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青年报]未来儿童服 中芬学子用创意关爱病孩
中外学子合力设计满是温情的未来儿童服。本报记者 施培琦 摄
本报讯 儿童病号服也可以舒适又可爱,风尘仆仆的单车族也可以感受到在城市中穿行的乐趣,古老的太极拳术也可以3D一回……这一切你都可以在东华大学举办的“中芬革新设计周”的合作课程工作坊里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并见证全部设计制作过程。
昨天,记者在创新周的工作坊里看到形形色色的设计效果图铺满了整张大桌子,中芬两国学生讨论得极其热烈,芬兰学校的指导老师只在旁微笑静听。据其中一位学生陈隽仪介绍,这是东华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两校与芬兰艾斯堡医院合作开发的“未来的儿童病服设计项目”,专为2到10岁的儿童病患设计病号服。项目初衷是认为弱势群体也应该拥有贴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应该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项目前期,中芬两国学生对两国的儿童病号服进行了详尽调研,包括尺寸大小、清洗、烘干等各方面,明确了设计需求,还在合作课程上学习了病号服和童装的一般设计规律。学生在工作坊里“头脑风暴”,完成草图绘制、版样设计、面辅料确定、成衣制作的一系列工作。大四学生徐立豪跟芬兰学生一起去市场选购面料。他说,芬兰人比较喜欢黑色和灰色等纯色,再加上轻工业很少,面料市场品种就比较单一,芬兰学生看到我们的布料市场,都觉得很奇异,中国布料花色如此之多,很受启发。
为了让儿童病号服更有趣,有学生把粘衬缝在衣服上,然后就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几何形状的粘扣粘在衣服上,让小孩子住院也可以很开心;有学生设计了一款“跪得容易”服,把膝盖部分的布料填充加厚,防止婴儿摔跤;还有学生把袖子设计成可以打开的样式,方便扎针;还有学生把各种中国元素巧妙融合在衣服里……项目的芬方指导老师帕尔维埃能感叹:“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让我惊讶!”
合作课程的中方指导教师,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李峻副教授认为,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未来城市设计创新的基础,各种国际合作交流,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学会更有效的表达对生活、对自身、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感,这对于培养一批未来的优秀设计师尤为重要。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设计之都,设计将改变上海城市的未来和我们的生活。”
(来源:青年报 2012-11-1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芬兰两高校学子共同设计完成儿童住院服项目
本网讯 清新简洁的设计既体现北欧风格,又借鉴中国传统琵琶门襟的元素,加上面料柔软舒适、穿脱方便、富于儿童情趣,4套儿童住院服让大人和小孩都心生欢喜。这是在日前的“中芬革新设计周”上,东华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年轻学子共同完成的设计项目。
两所高校联合芬兰艾斯堡医院,为2到10岁的儿童病患设计病号服。项目理念在于,弱势群体也值得拥有贴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应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芬两国学生对两国的儿童病号服进行了详尽调研,在合作课程上学习病号服和童装的一般设计规律,随后完成草图绘制、版样设计、面辅料确定、成衣制作等一系列工作。
来自芬兰的指导老师帕尔维埃能认为,芬兰设计具有简约、轻松的风格,宽松的创作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灵感,让他们体会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共同提高。
“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未来城市设计创新的基础,各种国际合作交流,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学会更有效的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感,这对于培养一批未来的优秀设计师至关重要。”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李峻说。
“中芬革新设计周”是上海和赫尔辛基两座城市的合作项目,为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展览、论坛和工作坊三大板块,旨在提升大学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展示中芬两国面向未来的设计,分享前沿文化和科技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2年11月05日 作者:董少校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
[东方早报]大学生设计未来儿童病号服
为了让儿童病号服更有趣,有学生把粘衬缝在衣服上,然后就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几何形状的粘扣粘在衣服上,让小孩子住院也可以很开心
■ 东华大学举办“中芬革新设计周”
■ 两国学生飙灵感比创意
昨天,上海东华大学,中国学生和芬兰学生展示她们设计的儿童病号服画稿。
为了让儿童病号服更有趣,有学生把粘衬缝在衣服上,然后就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几何形状的粘扣粘在衣服上,让小孩子住院也可以很开心;有学生设计了一款“跪得容易”服,把膝盖部分的布料填充加厚,防止婴儿摔跤;还有学生把袖子设计成可以打开的样式,方便扎针……
这些充满创意的未来儿童病号服昨天出现在了东华大学纺织博物馆的“中芬革新设计周”的合作课程工作坊里。
据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介绍,“中芬革新设计周”是同为“世界设计之都”的上海和赫尔辛基两座城市的重要合作项目,也是2012中欧文化对话年活动的一部分,是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华大学举行的革新设计周“城市灵感”专题展上,还有一款神奇的动作捕捉器。
参与这一合作课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三学生沈乐禺向记者介绍说,芬兰学校带来的动作捕捉器可以迅速扫描人体动作传输到电脑上,经过转换过程,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传统动画制作方式一个星期的工作,让动漫人物真正活动起来。
中芬两校学生将用这套设备制作完成一部表现太极拳术的动画。在芬兰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还想到可以把一个人单独打太极变成两个人对打,更加有趣。“国际合作课程可以让我们看到国外的同行都在做什么,如何做。”沈乐禺说。
本次展览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东华大学博物馆五楼面向公众开放。
(来源:东方早报 2012年11月01日 记者:韩晓蓉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
[新民晚报]儿童病号服就该有童趣
图为中芬大学生在讨论设计儿童病号服 孙中钦 摄影报道
病号服也该有专门的儿童装。今天上午,在东华大学创新工作坊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与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合作开发“未来的儿童病服设计项目”,中国、芬兰的大学生共同为儿童设计人性化的病号服。
参与设计的东华大四学生徐立豪此前跟芬兰学生一起去市场选购面料,一起提出设计方案,最后,他拿出一款“跪得容易”服,这款儿童病服把膝盖部分的布料填充加厚,可防止婴儿摔跤;另有同学把袖子设计成可以打开的样式,方便扎针;为了让儿童病号服更有趣,还有学生把粘衬缝在衣服上,然后就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几何形状的粘扣粘在衣服上,让小孩子住院也可以很开心。
目前国内医院的病号服,大人与孩子的款式没什么分别。来自芬兰的设计师认为,病号服也应引入童装设计理念,衣服可以改变人的心情,特别是儿童,一件特别的病号服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据介绍,中芬两所大学设计的首批儿童病号服,将提供给芬兰艾斯堡医院,专门供2到10岁的儿童患者使用。病号服有四个特点:充满童趣、非常舒适、便于穿脱、耐工业化清洗。
(来源:新民晚报 2012-10-31 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
[上海教育新闻网]东华上演“中芬革新设计周” 儿童病号服惊艳亮相
本网讯 在不久的将来,医院里的“小病人”将有望穿上为他们特别设计的病号服,特制的粘衬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几何形状粘扣粘在衣服上,袖子上有一个可以打开的“小窗口”以方便打针……而将这些设想一一变成现实的地方正是在东华大学举办的“中芬革新设计周”的合作课程工作坊。除了设计儿童病号服,他们还让风尘仆仆的单车族也能感受到在城市中穿行的乐趣,甚至让古老的太极拳术也3D了一回。
中芬学生贴心设计儿童病号服
今日(31日)上午,记者就在“中芬革新设计周”的合作课程工作坊里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和见证了儿童病号服的设计制作过程。工作坊的大桌子上铺满了形形色色的设计效果图,来自中芬两国的近二十位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着,芬兰学校的指导老师在旁边微笑静听。据学生陈隽仪介绍,这是东华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两校与芬兰艾斯堡医院合作开发的“未来的儿童病服设计项目”,专为2到10岁的儿童病患设计病号服。项目的初衷是认为弱势群体也应该拥有贴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应该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项目前期,中芬两国的学生走进各大医院,甚至还深入洗衣房,对两国的儿童病号服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在尺寸大小、清洗、烘干等方面明确了设计需求,还在合作课程上学习了病号服和童装的一般设计规律。随后,学生在工作坊里“头脑风暴”,完成草图绘制、版样设计、面辅料确定、成衣制作的一系列工作。东华大学大四学生徐立豪昨天下午带着芬兰同学一起去市场选购面料,“芬兰人偏好黑色和灰色等纯色,加上轻工业很少,所以面料市场品种较单一,中国布料的花色如此之多,令他们惊讶,同时也带给他们很多启发”。
“芬兰的学生在设计上更简约、更注重效用性,但中国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我惊讶”,项目的芬兰指导老师帕尔维埃能感叹道,为了让儿童病号服更有趣,有学生把可以粘几何图形的粘衬缝在衣服上,让小孩子住院也可以很开心;还有学生设计了一款“跪得容易”服,把膝盖部分的布料填充加厚,防止婴儿摔跤受伤;还有学生把各种中国元素巧妙融合在衣服里。针对学生的设计,教师随时提出疑问,学生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设计想法,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设计更趋成熟,最终把大家都肯定的设计元素凝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系列作品。
在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博士生原闻看来,“芬兰的设计是轻松、愉快的,但设计过程又是严谨、求精的,合作课程项目让我们体会到如何让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宽松的创作氛围可以激发灵感,最终,学生们设计出的儿童康复病服充满童趣,非常舒适,同时便于穿脱,耐工业化清洗,让所有来宾惊艳。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刚告诉记者,等儿童病服的成品出来后,待项目成熟会考虑与医院合作推出,未来还将鼓励学生针对不同症状的病人设计出不同的病服。
合作课程的中方指导教师,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李峻副教授认为,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未来城市设计创新的基础,各种国际合作交流,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学会更有效的表达对生活、对自身、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感,这对于培养一批未来的优秀设计师尤为重要。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设计之都,设计将改变上海城市的未来和我们的生活。”
中芬革新设计周展现“城市灵感”
在工作坊旁边的革新设计周“城市灵感”专题展上,记者还看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各项设计作品,展现了北欧公交运输和日常移动的设计理念,芬兰时尚、流行的住院病服,运用三维立体技术还原历史、辅助城市规划,还有一组主题为“优质生活”的极为独特的艺术工作坊照片集。包括了服装设计、视觉形象、环境艺术、动漫设计、城市雕塑等多方面内容,深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配合展览内容,芬兰学者和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就当今热点,以“更好的城市生活”为主题进行演讲和演示。
展览现场,记者还体验了动作捕捉器的奇妙。参与这一合作课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三学生沈乐禺介绍说,芬兰学校带来的动作捕捉器可以迅速扫描人体动作传输到电脑上,经过转换,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传统动画制作方式一个星期的工作,让动漫人物活起来。沈乐番说:“耗资五亿美金的好莱坞3D巨片《阿凡达》,其实也是基于相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但这套设备三四千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而且操作便捷、有趣,让普通人也可以做动画,这样设计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放在艺术创意上。”中芬两校学生将用这套设备制作完成一部表现太极拳术的动画。在芬兰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还想到可以把一个人单独打太极变成两个人对打,更加有趣。“国际合作课程可以让我们看到国外的同行都在做什么,如何做。”沈乐禺说。
据了解,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已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包括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及日本东京等世界五大时尚之都的著名服装院校。学院同时还邀请了12个国家的80多位教师开展了72门合作课程,东华学子足不出户,也能尽享世界优秀师资的教学法和教育理念。
据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介绍,“中芬革新设计周”是同为“世界设计之都”的上海和赫尔辛基两座城市的重要合作项目,也是2012中欧文化对话年活动的一部分,是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革新设计周集结了设计、商业、文化、教育和研究领域内具有创新力的思想,包括展览、论坛和工作坊三大板块,旨在提升大学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展示中芬两国面向未来的设计,分享前沿文化和科技成果。承办方之一的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是北欧最大的应用科技大学,2011年2月与东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革新周上两校签订了续约协议,后续将开展更深入、广泛、切实的合作。据悉,本次展览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东华大学博物馆五楼面向公众开放。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2-10-31 作者:段然 邱登梅 程媛媛)
------------------------------------------
[新闻晚报]中芬革新设计周举行(图)
两国学生为儿童病号设计童趣病服
晚报讯 儿童病号服也可以舒适又可爱。东华大学“中芬革新设计周”正在举行。东华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两校与芬兰艾斯堡医院合作开发了“未来的儿童病服设计项目”,专为2到10岁的儿童病患设计病号服。记者昨天在创新周的合作课程工作坊里看到,中芬两国学生在两国教师们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儿童病服设计。
中芬学者“跨文化对话”
晚报讯 2012芬兰革新设计周之中芬国际论坛上周末在东华大学举行,来自上海的姐妹城市艾斯堡的市府官员、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技大学的师生与东华大学的师生汇聚一堂,以“大家的优质生活”为主题展开 “跨文化对话”,探讨如何用创意营造优质的城市生活,共同为上海的设计教育和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新闻晚报 2012年11月01日2012年11月5日 记者 张骞 摄影 何雯亚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
[解放日报]中芬大学生合作设计病号服
本报讯(记者 徐瑞哲)“我们传统的病号服有点像 "囚服",不够人性化,缺少人情味,让小孩子穿合适吗?”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装总设计、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问道。在昨天举行的“中芬革新设计周”展览上,两国大学生以联合设计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设计周 “未来儿童病服设计项目”中,两国大学生选择专为2到10岁的儿童病患设计病号服。前期,学生们分别对两国儿童病号服进行了调研。
据了解,“中芬革新设计周”是2012中欧文化对话年活动之一,也是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展将在东华大学博物馆五楼对外开放至11月3日。
中芬两国大学生正在交流设计理念。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2年11月01日 作者:徐瑞哲 张驰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