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东华大学探索多元育人格局 博导班主任重科研更重育人

发布时间:2011-10-26发布部门:宣传部
  


                博导班主任在向学生作自我介绍。    徐佳晨/摄
    对不少大学新生而言,博导似乎离他们还很遥远。然而,今天下午,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232名新生却与学院8位重量级教授“零距离”。更让他们欣喜的是,这8位教授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将担任他们的“博导班主任”,为新生们“释疑解惑”。“博导班主任”缘何诞生?意义何在?

                                      博导当班主任 重在育人

    据介绍,东华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8个新生班级的博导班主任中,有的是资深教授博导,有的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海归教授,是指包括学院院长。新任班主任之一,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告诉记者,“教学相长,我们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对孩子而言,18岁考上大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教授博导而言,不仅要教书、科研,更要育人,育人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其余七位教授也对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信心。陈大俊教授表示希望能帮助我们的新同学尽快学会自主学习。他欢迎新同学带着想法和问题,来办公室喝茶聊天,来实验室参观,来课题组参与科研。

    王宏志教授认为大学要为走进社会、承担责任做准备,无理想、太功利的学习不会让人生成长。他想早点和同学们分享人生经历和其他优秀学生的成长经验,让大家多一些成长的选择。

    杨曙光教授希望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人生发展的价值。他认为班主任不是保姆,而是要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

    王依民教授是“博导班主任”中唯一有班主任经验的一位。2008年,拥有30年从教经历的王依民主动请缨当起本科生辅导员。身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却要求当辅导员,这在别人眼里有点“匪夷所思”,在王依民看来却是教师的育人的责任使然。他说大一、大二是大学生的转型期,尤其需要引导。一个家庭培养个孩子不容易,孩子毕业后还要承担社会重任。他愿意与辅导员一起帮助学生尽早规划人生,促进孩子成才。

    担任新生班主任3年来,王老师深受同学欢迎。2008级的韩谨璐说,“王老师的办公室就是大家的谈心室,在这里,王老师和我们谈理想、谈人生、谈专业学习。班里谁的成绩起伏较大,谁家遇到困难,王老师都记在心上,格外关照。他像父亲,更像个老小孩儿,我们都很喜欢他!”

                                     探索育人格局 重在多元

    材料学院总支书记何雅告诉记者,博导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在学习、科研、人生等方面的困惑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希望博导班主任与辅导员形成一个工作团队,定期开展案例分析、培训交流、经验总结等,更好地带动全院弘扬这种“无私奉献、多元育人”的氛围。

    “从我们一线工作的情况看,大一大二是学生的关键期,不及时有效引导,很容易散慢掉。我们的年轻辅导员思维活跃、充满激情,而我们的教授博导阅历丰富,专业素养深厚,两支队伍可以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互补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明确人生目标。”材料学院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戴蓉强调说。

    其实,材料学院从2003年就开始对本科生推行“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前有70%的大二、大三学生进入老师课题组,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个渠道,材料学院的教授一直有很多机会与本科生接触,接触中充分感知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渴求,教授们很愿意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给予成长上的指导和帮助。

    朱美芳教授从教20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如今也是位大二学生的母亲。她说,大学里,不是只要拿了大项目就是好教授,教书育人才是我们的责任。现在的孩子普遍比我们想象地视野宽、能力强。实际当班主任,要真正了解学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陈大俊教授2009年刚从材料学院院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同事路过他办公室总见他和学生在一起,他说,卸任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好学生。

    “实际我们学院,这样的教授博导很多,他们关注科研创新,更关注学生成长!”学院总支书记何雅笑着说。

    听博导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人生感受、研究经历和研究兴趣。理科实验班的周郁兴奋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一入学就能见到学科的大专家,而且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我对将来的学习更有信心、更有目标啦!”

    新生戚佳斌向记者表示,自己在入学教育日程安排中获悉自己将有一位博导班主任这让他觉得既新奇又兴奋。今天听了各位博导的介绍,他觉得自己和这些学科专家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他期待能够在博导班主任的带领下更好地浸淫在学术的氛围中,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日期:2011年9月6日 记者 徐佳晨 通讯员 邱登梅 孙庆华 段然)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