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华大学,有一群老教授,他们克服了身体、家庭、工作等种种困难,风雨无阻,每周二下午准时走进松江校区的学生宿舍,为大学生提供课程选修、学习方法、就业、考研等面对面、一对一的咨询、释疑、解惑、交友和谈心,不图名利,无私奉献。他们怀着一颗朴素的热心坚持数载,浸润了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据悉,东华大学老教授咨询组的事迹还入选了 “2011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大三学生困惑:留学?考研?
东华大学材料专业大三的学生赵振池最近有些烦恼,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在就业、考研以及出国留学中作何选择。当他听说有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专门为学生答疑解惑时,便赶到了活动现场。接待他的退休女教授在听赵振池讲述了困惑后,耐心地做出了针对性建议。“老教授告诉我,我现在念的这个专业,如果仅仅是本科水平,能够专业与就业对口的不多,有必要继续升学。但是就我的情况而言,在国内读研究生比到国外留学更适合。 ”赵振池告诉记者,退休老教授拿出来的论据——一连串的关于近年来学生考研、出国、就业情况的数据说服力十足,让他坚定了考研的信念。
同赵振池一样,在老教授咨询活动上受益的学生有不少。环境学院大四学生马涛目前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读。他说,咨询组的姜佩华老师对他很热心,经常主动联系,还帮他联系实习单位、辅导课题,介绍师兄、师姐为他提供帮助。纺织实验班的大二学生赵存屹、孙晓娟通过邮件和潘寿民老师成了忘年交,他们不仅向潘老师请教专业问题,还请教内心困惑。
老教授自发组团答疑
2006年,当得知不少刚进校的本科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迫切需要老师对他们提供关心和指导时,东华大学退休老教授们自发成立了咨询组。
化工生物学院原副院长眭伟民教授是咨询组成员,当得知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上碰到不少困难时,还为学生开设了专题辅导课。俞宝安是环境学院退休教师,退休后还是上海某市政工程的负责人。但他始终坚持每学期至少6次去松江校区为学生咨询。
如今,东华老教授咨询组已从最初由18名大纺化分会退休老师组成的小团体,发展成如今覆盖材料、环境、纺织、管理、化工生物等5个学院,面向学校半数本科生,37名原教学一线资深教授自愿加入的规模。
为了使咨询效果更好,老教授们坚持以个别交流形式为主。随着学生咨询需求量和内容的增加,他们还主动增加咨询次数和范围,如定期举行二三十人的小型见面会,毕业论文指导、就业、考研等专题讲座等,深受学生欢迎。
不过,老教授们在咨询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初老教授们决定先从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入手。年过花甲的教授、副教授、博导们纷纷从教务处借回大摞的课程体系资料,先做好功课。但在咨询中发现学生需要的远不止选课指导时,这些爷爷奶奶们又钻进书房应急 “充电”,开始涉足心理交流疏导。
2010年4月,东华大学正式向37名老教授咨询组的成员颁发了聘书。到2010年11月底,咨询组赴松江校区咨询已达500多人次,参加一对一咨询的学生近1600人次。老教授们不惧苦累、不求名利、默默坚持的事迹还入选了 “2011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11-04-25 记者:张茜茜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