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日合作班毕业作品秀上的学生作品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实习生刘沅4月9日报道:把几何知识融入服装设计,通过三角袖的造型让衣服散发立体感十足的建筑风;用羽毛等天然材料制作时尚裙装,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这些纯手工的创意服饰均出自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中日合作班学生之手。
今天晚上,65名刚从日本学成归国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2007级中日合作班毕业生,用一场创意十足的服装秀为“东华时尚周”及远在地震灾区的日本老师同学,献上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此次作品秀共展出近90套毕业生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从设计,布料选取、打版、补正、正式缝制、服装搭配,每一步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既具有设计上的创意感,同时也在结构和工艺上体现出严谨和精致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成衣化效果。据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中日合作班负责老师王朝晖介绍,中日合作班学生是在“3+1”的国际合作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即大一至大三上半年在东华大学学习,大三下半年至大四上半年在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学习。
“日本较注重人体工学研究,注重细节,强调衣服的合体性和市场适应性,这一点被我们的学生很好地学习借鉴。”2007级中日合作班毕业生卢钰告诉东方网记者,出国学习的经历让自己受益匪浅,“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日本老师严谨又不失开放的授课理念,让我的设计更加大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卢钰还透露,中日学校的教学安排用心,同学们因此都很努力。回国前,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对全校的优秀毕业作品进行了评选,同学们的设计得到充分肯定,囊括了全校仅有的四个“校长奖”。
“在日本期间,我们得到了日方老师同学的很多帮助,希望能用我们精彩的毕业作品演出,为在日的老师同学祈福,衷心祝福大家一切平安!”卢钰说这是他们这届65名东华中日班学子共同的心愿。
据悉,东华大学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在1991年就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并于2003年9月正式启动国际合作办学教育项目,以培养国际化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后,可获得东华大学颁发的“东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日本文化学园颁发的“文化服装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东华大学颁发“国家文学学士证书”,这在国内服装教育的国际合作学历教育中尚属唯一。
(来源: 东方网 2011-04-09 作者:刘轶琳 刘沅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
-------------------------------------------------------------
[中国经济网]携手名企名校 东华大学"秀"中意合作课程成果
中国经济网上海4月11日讯(记者李治国)4月9日下午,一场极具个性的成衣秀为“元梦园.东华杯”中意国际合作课程成果展画上了句号,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东华大学联合国内外名校名企业培育国际化人才的成效。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从2003年起就开始推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与国际著名服装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送优秀学子到世界的时尚之都学习交流。同时为让暂时无法出国的学生感受国际时尚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东华大学还积极推行国际合作课程项目,邀请国外著名艺术院校的大师来校给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简称IED)联合开设的国际合作课程就是东华大学推行的试点课程之一。去年下半年开始,服装学院在积极与IED深化合作课程的同时,还着手将此次课程办成由国际院校和企业参与的多方位合作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就触摸到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脉搏。此次试点课程内容是服装立体裁剪,参与企业是以牛仔品牌“天使园”为主打的上海元梦园服饰有限公司。
课程采取以欧洲设计学院教师为主,东华大学教师团队为辅的联合授课形式,从1月4日至17日,历时两周,主题为“立裁+牛仔”。学院服装艺术与设计专业三年级四个班的126名同学全部参加学习。课程中方辅助教师服装学院茅丹告诉记者,大家把这次课戏称为“魔鬼训练营”。短短两周内,同学们自由组合成的50个小团队,要完成从构思到灵感版确定、草图绘制、面料处理、坯样制作、实物实现、作品展示等六个环节。大家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投入这场设计之战。最后几天很多同学连续三天三夜通宵赶制作品。虽然到作品展示那天,很多同学都累得趴在课桌上睡着了,但大家都觉得这次课程第一次让他们透彻清晰地理解了设计、表达了设计,他们累得值得,累得有价值。最终同学们顺利通过团队磨合关,全部按时交出了56套各具创意的服装作品,实现了1+1>2。
这种使全年级同学短期内同步受益的大型国际、校企合作课程在学院的服装设计系尚属首次。张敏同学表示,这次课程使我们从外教Alon教授身上切实感受到了国外服装设计师雄厚而完备的设计基础。同学们在学习设计初期,往往把服装设计理解为表现自我理念的纯设计表现,较少考虑到消费者和人体对服装的要求。而这次外教Alon教授学生如何在广泛获取信息、原创设计的基础上,将无际的设计拉回人体、拉回到消费者能接受的款式。例如,Alon先生严格要求同学们重视灵感故事版,要完整考虑设计的灵感、色彩、材料以及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完成整套的概念设计思想,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同学们在这一阶段的用时比预期要长,最后每组同学都完成了故事版的确定。通过系统实践,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国外优秀商业品牌服装包含有许多原创设计的原因。学生何慧丽说,“当衣服成型后拍合照的瞬间,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设计师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4月11日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
[中国新闻网]学生设计直通品牌服饰 校企合作成衣秀东华上演(图)
东华大学中意合作课程学生集体亮相
东华大学中意合作课程学生作品
一场极具个性的成衣秀9日下午在东华大学上演。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从2003年起就开始推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与国际著名服装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邀请国外著名艺术院校的大师来校给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同时送优秀学子到世界的时尚之都学习交流。邹瑞玥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04-09 作者:邹瑞玥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
[解放牛网]【记者即时播报】推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学生动手设计成衣
记者 董川峰 通讯员 孙庆华 邱登梅
从构思到灵感版确定、草图绘制、面料处理、坯样制作样样都是学生自己来.今天下午,在东华大学中意国际合作课程成果展上,学生们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服饰穿上身,进行了一场成衣秀。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推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与国际著名服装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提升学生的国际时尚理念。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简称IED)联合开设的国际合作课程就是东华大学推行的试点课程之一。去年下半年开始,服装学院在积极与IED深化合作课程的同时,还着手将此次课程办成由国际院校和企业参与的多方位合作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就触摸到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脉搏。
课程采取以欧洲设计学院教师为主,东华大学教师团队为辅的联合授课形式,历时两周的主题为“立裁+牛仔”的服饰设计,学院服装艺术与设计专业三年级四个班的126名同学全部参加。课程中方辅助教师服装学院茅丹告诉记者,大家把这次课戏称为“魔鬼训练营”。短短两周内,同学们自由组合成的50个小团队,要完成从构思到灵感版确定、草图绘制、面料处理、坯样制作、实物实现、作品展示等六个环节。大家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投入这场设计之战。最后几天很多同学连续三天三夜通宵赶制作品。虽然到作品展示那天,很多同学都累得趴在课桌上睡着了,但大家都觉得这次课程第一次让他们透彻清晰地理解了设计、表达了设计,他们累得值得,累得有价值。最终同学们顺利通过团队磨合关,全部按时交出了56套各具创意的服装作品,实现了1+1>2。
据悉,这种让全年级同学短期内同步受益的大型国际、校企合作课程在学院的服装设计系尚属首次。张敏同学表示,这次课程使我们从外教Alon教授身上切实感受到了国外服装设计师雄厚而完备的设计基础。同学们在学习设计初期,往往把服装设计理解为表现自我理念的纯设计表现,较少考虑到消费者和人体对服装的要求。而这次外教Alon教授学生如何在广泛获取信息、原创设计的基础上,将无际的设计拉回人体、拉回到消费者能接受的款式。通过系统实践,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国外优秀商业品牌服装包含有许多原创设计的原因。学生何慧丽说,“当衣服成型后拍合照的瞬间,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设计师了!”
(来源:解放集团新闻晨报记者 时间:2011-04-09 发布者:董川峰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
[青年报]东华学子展示作品为日本灾民祈福
本报讯通讯员 向娟 邱登梅 记者 刘昕璐
把几何知识融入服装设计,通过三角袖的造型让衣服散发立体感十足的建筑风;用羽毛等天然材料制作时尚裙装,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这些纯手工的创意服饰均出自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中日合作班学生之手。昨晚,65名刚从日本学成归国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2007级中日合作班毕业生,用一场创意十足的服装秀为“东华时尚周”及远在地震灾区的日本老师同学,献上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来源: 青年报(上海) 2011-04-11 作者:刘昕璐 通讯员:向娟 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