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公共外交 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来校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3-28发布部门:宣传部
    3月28日下午,我校延安路校区三教二楼演讲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演讲嘉宾,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来到东华教师及上海纺织工业协会企业家们当中,与大家一起探讨《开拓公共外交的意义》。报告会由上海纺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杜双信主持。我校全体党政领导、中层干部及纺织控股公司领导和纺织工业协会的同志聆听了报告会。


    赵启正从十年前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时来东华调研的经历谈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报告中,他用生动的语言、大量的数据,阐述了“什么是公共外交”、“开拓公共外交是建立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等几个问题。
    赵启正说,不同国家对“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有不同的定义,对于中国而言,“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当前,随着每年出境人数的增加,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公共外交在“向世界说明中国”中的作用。
    赵启正说,开拓公共外交是建立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国际环境不仅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也包括舆论环境,以往在国际舆论中中国的力量较弱,我们要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打破西方的冷战思维,有效增强中国话语力,从而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赵启正还说,中国公共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和”,包括“和谐”、“和善”、“祥和”等。“和”是中国文化的表征符号,以“和”的理念推广公共外交,能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赵启正强调,“公共外交,匹夫有责”,中国国民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它既是一种责任感,也是爱国情怀的表现。他建议东华开设“公共外交”相关课程。他说,我们要有比较的眼光,“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不但要会说,而且要会听;要善待媒体,有一定的新闻素养。赵启正还结合跨语言交流中的不成功案例,阐明了外交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赵启正引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说,开展好公共外交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我们应共同努力,引导国际舆论客观地看待我国发展,增进外部世界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国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演讲结束之后,与会人员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孔子学院的建立、新闻宣传工作,以及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等纷纷提问。赵启正一一作答,其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和幽默的语言,引来会场上阵阵掌声。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