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教育部对口援疆工作的战略部署,落实东华大学牵头支援塔里木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及相应学院组建的论证与建设工作,学校派遣校长助理柯勤飞教授携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副院长郭建生教授和汪军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于12月5日至8日前往我校对口支援单位新疆塔里木大学进行纺织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情况与可行性调研。
12月6日上午,塔里木大学举行东华大学对口援建座谈会。阿克苏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欣,阿拉尔市副市长安临军,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王选东,校长王合理,副校长李正元,及组织部、党政办、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对外交流合作处、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电气化工程等学院领导与东华大学专家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座谈。
座谈会上,塔里木大学王合理校长代表校党委和全校师生对专家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王合理校长在介绍塔大基本情况时特别指出,学校地处南疆,虽地域优势不强但特色明显。其中,生物方面的“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文化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西域文化所”等已成为特色研究。他强调,塔里木大学前身虽为农业院校,但近年来,工科学院及学科也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学校今后发展纺织类学科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安临军副市长介绍了阿拉尔市的产业定位、工业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轻工纺织业、智能农业、南疆的电力基础产业、冶炼业等情况,并从当前纺织工业的发展形势分析了该市培养纺织从业人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赵欣副主任介绍了阿克苏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央和自治区对于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他表示,阿克苏工业园区棉纺织企业的发展虽然面临挑战,但阿克苏地区的纺织原料丰富,相信在政府的引导下,推进技术人才培养,轻纺织工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校长助理柯勤飞教授认真聆听了各方人员的介绍,并询问了该地纺织企业从业人员的来源,收入情况以及从业人员培训情况。她指出,从目前轻纺工业的人才紧缺以及周边轻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该地纺织类人才培养是迫切的。她以江浙纺织工业发展为例,介绍了其人才配置情况。她表示,目前学校学科建设面临着学科定位、人才市场、纺织产品市场、原料市场、产业环境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论证。
专家组结合该校实际和周边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指出,由于地区优势不强,纺织工业人员紧缺制约着纺织工业的发展,“企业高管及技术从业人员的本地化、属地化”是发展当地纺织业的有效途径。纺织产业链长,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发展急需专业。阿拉尔地区发展纺织产业链要慎重,该地区生态脆弱、水资源缺乏,在纺织产业的印染环节要特别注意,处理净化设施要配套以免引起环境污染。座谈会后,东华大学专家组还实地参观考察了工业园区。
12月7日上午,在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会议室,兵团教育局副局长张爱龙与我校专家组和陪同前往的塔里木大学领导等进行了座谈。张局长强调,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对稳定边疆有更重要的作用,而新型工业化则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国家要求东华大学对口支援塔大具有战略意义,兵团教育局也正在积极部署落实。
12月7日下午,东华大学专家组还对目前纺织行业比较发达的农八师所在地——石河子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在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管委会副主任郑明建等开发区领导和10家纺织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12月8日专家组还考察了石河子大学,与何慧星书记、陈创夫副校长等校领导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石河子大学校史馆和石河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调研过程中,我校专家组成员和塔里木大学领导等进行了不断的交流沟通,对援建纺织工程学科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进程达成了基本共识。本次调研之行对当地纺织行业现状、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下一步的新专业援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附:塔里木大学简介
塔里木大学是为屯垦戍边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王震同志任名誉校长),于1958年创建。学校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占地2570亩,原是农业部直属院校,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目前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十五”以来,在国家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关心、支持下,塔里木大学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文、法、理、工、农、管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塔里木大学现有教职工1032名,专任教师626名,教授、副教授178名。38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学位专业点面向全国招生;学校普通在校本专科生1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35%,涵盖13个民族;研究生在校生103人。建校以来,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该校已为新疆兵团和地方培养了2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