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我校迎新春教师茶话会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大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来自各学院的几十名教师与校长徐明稚,副校长宋立群、俞建勇、邱高一起,同迎虎年,共话学校发展。校领导们仔细听取了与会教师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徐明稚校长就教师们提出的有关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现场予以了解答。
徐明稚首先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他表示,办好学校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体”,只有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包括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潜能,让所有老师的潜力有地方发挥、有机会发挥,学校才能快速发展。他表示很喜欢双向交流这一会议形式,希望通过座谈了解一线教师的心声,一来可以汇聚集体的智慧,二来可以通过交流增进了解,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并最终统一思想,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纺织学院汪军、孙宝忠,材料学院张耀鹏,体育部夏正清,外语学院张小菊,服装学院陈益松,化工生物学院金武松,环境学院李登新,管理学院周建亨,计算机学院万燕等老师先后在茶话会上发言。大家对学校确立的“有特色、多科性、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表示认同,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发展感同身受,对学校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新举措表示赞赏,但同时,也提出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于学科建设,部分教师指出,目前还存在“学科建设目标不明确”、“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学科规划未能付诸实施”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徐明稚校长指出,校长不是百科全书,不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不应该对学科建设指手画脚。学校已经制定了“有特色、多科性、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各学科要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依靠教授们的力量,围绕学校的目标定位,瞄准特色研究领域,积极谋划自身发展,在实现“高水平”上多下功夫,而不是一味的等、靠、要。
关于人才引进,部分教师指出,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引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人才引进的门槛过高,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另一方面,学校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仍然匮乏。关于这一点,徐明稚校长指出,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中给予了学院很高的自主权,学历低一点可以按照人才派遣用工方式录用。关键是学院要用好手中的权力,把好人才引进关,把那些学院真正需要、适合岗位工作、安心本职工作的人引进来。高层次领军人才仍是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引进的力度,把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
关于职称评聘,部分教师指出,学校最近推出的“按需设岗、分类指导”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办法使部分教师特别是非优势学科的教师们看到了希望,但仍存在“指标限制紧”、“破格上职称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徐明稚校长指出,只要是有实力、有水平,学校完全支持老师们破格评职称,但不能因为参与职称评定的老师年轻就放低要求。教授指标受限制,这其实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合理的师资结构和人才梯队既有利于激励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良好学术团队的形成。
关于青年教师培养,部分教师指出,近年来学校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但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给予大家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青年教师有一定的学术自由空间;应帮助青年教师面对教学、科研、择偶、购房等多方面的压力,关注青年教师中的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到发展的希望。徐明稚校长对大家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表示学校一直在努力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出国进修、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植,但像购房等方面的压力,是当前社会的普遍问题,学校一时很难彻底解决,希望大家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克服困难。
关于设备管理,部分教师指出,目前学校的设备归口分析测试中心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部分设备只对某些教师开放,不仅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也给需要使用设备的教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国外的设备一般是24小时向师生开放的,科研工作中如果要做相关测试,可以随到随测,非常方便。关于这一点,徐明稚校长指出,设备使用涉及到学校的管理问题。国内的情况与国外暂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能请大家谅解并慢慢适应。对于部分设备教师无法使用的问题,学校一定查实,使仪器设备做到学院之间共享,尽量方便广大师生。
除上述问题外,教师们还就校园网建设、博物馆等场馆网上数字化系统开通、大学精神塑造、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教师们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想法与困惑。徐校长认真倾听,频频点头,对老师们的合理化意见表示赞同,对大家的困惑一一解答。会议持续到将近十二点,大家还意犹未尽。会后,与会老师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与校长近距离交流谈心,从校长坦率的言辞中,增进了对学校各项政策的理解,也增添了对学校发展的信心。
茶话会由工会常务副主席吉启华主持。人事处处长袁孟红、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周婉婉等部处领导也一并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