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表演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何以能有如此收效,东华大学表演系在培养表演艺术人才方面有何独特之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该系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徐海燕教授。
出色的外形常被视为演员的基本条件之一,每年走进国内几家著名表演艺术院校的俊男靓女也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好的演员并非只靠外形,更靠实力。对此,东华大学表演系在招收学生时也有所坚持,“我们要的是表演能力强,个人有特点的学生,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招生标准”。据徐老师介绍,从东华大学表演系走出来的学生不见得在外形长相上特别靓丽,但都很有个人特点,对人物角色的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看到的那些电影,像《南征北战》、《小兵张嘎》等等片子,里面的演员有多漂亮,有多靓?没有,但都很有特点,对角色的把握和表演能力相当强,这些是我们在培养表演艺术人才时要特别学习和借鉴的。”
徐老师表示,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表演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急于求成。“一夜成名的可能是个明星,但未必是艺术家。每个人的辉煌可能有一个时期,有的早有的晚,我们相信,只要有表演能力,并且热爱这个专业,那么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东华大学表演系一方面组织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该系的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于表演艺术实践第一线,有着丰富的舞台和影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系里采用自助餐式的课程培养方法,开设多个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加以选择学习。“我们老师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做出好的自助餐,让学生来选。学生爱吃什么就选什么,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老师在终端把关,看学生的营养搭配,适时加以指导。”
徐老师还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系方还特别开设了美术、音乐等类别的赏析课程。通过赏析中外美术、音乐等作品,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大量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增强其内在修养。“我希望他们不要因为是艺术类表演系的学生,就很苍白,除了脸蛋什么都没有,希望通过这些文化素质赏析课程的开设,丰富他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后的表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
在课程设置上如此精心加以考虑和设计,最终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也一直是东华大学表演系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东华大学表演系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对外学习交流的实践平台,从大一进校到大四毕业,学生们就有不少机会参与一些影视、话剧、广告作品的拍摄。通过这些表演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也能从实践中加深对表演艺术的理解,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徐海燕教授特别指出,专业开办以来,学校和学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教授、陈茂林教授,导演王文杰等很多专家学者对专业建设给予悉心指导。为了呈现完美的毕业大戏,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付出很多,我们表演系全体教师会再接再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