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德仁副馆长首先从组织工作、资料收集、细化编目、校志工作组和编写组开展的其他工作等四方面作校志工作汇报。学校通过召开各类会议、组织专题培训、编发资料、部门试点等,有序推进校志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校志工作整体进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各部门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90%以上的部门结合实际细化了编目,学院修订了统一参考篇目,部处编目修订率达70%以上;此外,还开展了校志大事记整理、档案史志信息网建设、校志资料数字化、与机关总支联合组织采访老领导积累口述档案等工作。
谷德仁副馆长重点介绍了材料学院和人事处的经验和做法,包括领导重视;起步早;发动面广,力量配备强;组织有序,措施得力;注重质量。校志工作中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些撰稿员甚至已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他也表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缺乏经验,校志工作中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总体进展还不平衡,个别单位行动迟缓,人员不到位;二是部分单位存在工作脱节现象,包括部门领导和撰稿员、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部门撰稿员之间的三类脱节现象。他最后就下一步的整理资料卡片、撰写初稿、报送入志人物名单等工作进行了说明。
王继杰副处长对学校校志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领导重视、工作方法科学、组织工作有力,尤其对学校开展资料库建设、收集口碑资料的做法表示赞赏。王继杰在讲话中,首先阐述了编写地方志的重要意义,并通报了上海市高校修志工作总体进程。然后,他重点围绕“强化质量意识”对初稿撰写提出要求。一是务必存真求实,全面系统,“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二是体系要科学,做到“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题文相符”;三是要严格遵从志书行文规范。他还结合部门初稿进行了点评。
宋立群副校长对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和各部门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针对校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与会人员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他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校志工作,多次召开包括校长办公会议等各类会议进行专题讨论部署;校志工作被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被列为学校重要历史文化工程;学校领导包括老领导也都非常重视关心校志工作,在不同场合作出各类重要指示。他指出,校志工作是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各部门要本着对历史、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思想上加倍重视起来,要充分认识校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落实到工作日程中去,作为各部门近几年的工作要点和部门考核内容。他还强调,校志工作不能老同志“一头热”,年青同志也要热起来,要从传承东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的角度来开展工作。
二是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与兄弟院校相比,我校任务更加艰巨,工程浩大,时间紧迫,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努力以一流的工作,达到编出一本高质量校志的目标。各部门也要有充分的信心,要学习材料学院编纂院志的做法,从“要我编”到“我想编”。2011年是学校60周年校庆,希望校志能成为届时的一份厚礼。
三是各部门要狠抓落实,确保进度和质量。校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进度决定于最慢部门的进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校志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做好组织督促落实工作,要抓紧进度安排,特别要利用好寒假。对交叉内容,部门间要注意协作。初稿要注意征求不同方面的意见,要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确保质量。
宋立群副校长最后要求各部门会后针对思想认识、组织落实等方面情况,及时分析解决问题,保证校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会议下半部分,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颜小忠副编审作志稿撰写培训。他首先介绍了志书“综述史实,横陈现状”的基本写法,然后针对撰稿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具体讲解了志稿撰写的22项基本要求,最后对兄弟院校志稿以及学校两个试点部门的初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评。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会议的召开为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校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众多撰稿员聆听辅导后也表示,培训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生动具体,针对性强,对下一步撰写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许多撰稿员还意犹未尽,希望今后能多组织这一类的培训。会上印发的近200份培训材料也被索要一空。
(拍摄:宣传部 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