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刚着我“飞天”服亮相(组稿)
本报北京9月26日专电(特派记者徐瑞哲)北京时间26日临近午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终于在近14个小时的组装与测试后,穿上了舱外航天服“飞天”和“海鹰”,并展开了首次着装在轨训练,为27日正式出舱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出舱日,穿着已组装的舱外服将较为便捷。
26日10时20分起,翟志刚和刘伯明在神七飞船轨道舱进行了轨道舱状态检查,开始舱外航天服组装与测试等工作。一小时后,飞船进入位于大西洋(600558,股吧)上的远望三号船测控区域时,航天员向地面报告:打包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启封。之后,两人进行“飞天服”可更换部组件的安装。翟志刚在刘伯明协助下,先后装上空气净化器、氧瓶、电池组、无线遥测装置等部组件。
至13时10分,航天员刘伯明开始进行“海鹰”舱外航天服启封以及可更换部组件安装等工作,翟志刚协助并确认刘伯明每项操作。整个过程与“飞天服”操作用时相当。此期间,另一名航天员景海鹏则在轨道舱隔壁的返回舱内,配合翟、刘二人工作,并向地面报告情况。此次神七任务配备的两套舱外航天服,分别为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
本报讯(记者徐敏)神舟七号飞入太空,一名宇航员身着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成为一大看点。最早试穿舱外航天服的不是宇航员,而是东华大学科研人员研制的“暖体假人系统”,“假人”能代替宇航员在模拟外太空条件下,对航天服、液冷服等进行生物物理学评价,为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定型及装备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数据。此外,东华大学还参与了宇航员尿收集装置、舱外航天服防护材料等方面研究,为神七“护航”。
(来源:解放日报 2008年9月27日 02版神七专版 记者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