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服装学院研究生赴内蒙古暑期社会实践团带着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憧憬和神往,踏上了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
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聚焦羊毛工业基地,服务内蒙科技发展”,社会实践团要关注西部纺织产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同时发挥专业所长,对内蒙古羊绒羊毛产业链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这支队伍由来自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的12名硕博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学科交叉,与羊绒羊毛企业纺织、染整、成衣整个生产流程完全契合。
实践团前期准备工作自6月份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和实际走访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羊绒羊毛产品消费者问卷调查和上海地区羊绒羊毛服装品牌市场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整理,总结羊绒羊毛市场消费现状,为羊绒羊毛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一手资料,也为生产加工型企业向自主品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最后通过对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两市当地的羊绒羊毛零售市场的调查,实践团深入了解了羊绒羊毛产地的服装市场状况,完善和深化了前期的市场现状分析和品牌策划案。
7月11日实践团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首先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的相关领导及研究生进行了一次座谈交流。此次交流座谈依托东华大学在我国纺织服装领域内的专业学术地位,以及内蒙古工业大学在羊毛羊绒方面的专项研究优势,旨在加强纺织服装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原材料产地与时尚信息前沿的沟通联系,以期实现两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座谈中,两校学生除了就“羊绒羊毛工业发展现状”进行探讨,还对学术课题、研究生活动、就业形势等方面的问题相互交流,建立了两校间同学们的深厚友谊。
社会实践团参观了位于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的多家羊绒羊毛纺织服装企业。既有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有以外贸加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同学们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虚心向工作人员请教关于生产工艺、设备、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得到了热情的解答。同时,同学们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商品企划的新思路与企业方面交流探讨,并赠送了相关书籍。实践团将前期市场调查的总结报告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品牌策划案反馈给希望向内销转型的加工型企业,得到企业的关注和好评。企业表示欢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参观就职,并热切希望将来能与高校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了解民族服饰和草原文化。同学们被内蒙古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草原历史所震撼,远古时代的化石、鼎盛时期的铁甲弓箭、多元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矿藏储量、抗日战争的革命烈火、新时代的经济腾飞……在更加全面地了解内蒙古之后,我们相信内蒙古这片美丽的土地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为期15天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给每位同学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短短十五天,我们能做的很少,但希望通过我们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内蒙古这片美丽的土地,促进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