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天使”我校校友熊宁志愿救灾殒身青海,数千名群众自发悼念(图)

发布时间:2008-03-18发布部门:宣传部
    3月10日, 熊宁在自愿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救助遭遇雪灾的藏族群众时,遭遇车祸身亡。她走了,连日来,数千名群众悼念“天使”熊宁…… 

  熊宁生于1978年8月24日,从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当得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地区近期遭遇了大面积雪灾的消息后,花了一个月时间募集物资,于3月1日与丈夫以及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开着借来的车从西安出发,一路颠簸抵达玉树。他们将募捐到的衣服、治冻疮药等一些急需物品发放到灾区藏族群众手中。3月10日,熊宁在从玉树前往西宁一所孤儿学校探访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16日上午,在熊宁家看到,悲伤的氛围笼罩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熊宁的父亲熊金宝、母亲柏莉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异常平静,但从他们苍白、疲惫的脸上不难看出,失去爱女给老两口带来撕心裂肺的伤痛。父亲熊金宝长长舒口气后告诉记者,其实几日来媒体报道熊宁生前的许多善举,作为父母的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

  “以前我只知道熊宁喜欢往儿童福利院跑,喜欢帮助那里的孩子。她几年前还捐助青海一学校1万元钱,我没想到她居然能与青海偏远地区的贫苦人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说起熊宁,父亲熊金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骄傲,并第一次公开告诉大家:“熊宁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她曾是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想要的人才。”

  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崔宝玉院长得知熊宁车祸遇难的消息后,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儿啊!”崔院长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她说,在福利院众多义工中,熊宁来的时间不是最长的,却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去年她荣获了“爱心大使”荣誉。

   熊宁,全体东华人的骄傲,让每个中国人感动。







【相关文章选登】 让中国每个人感动
 
    29岁的熊宁,一个美丽、富有爱心的女孩。得知青海发生罕见雪灾,她和丈夫及另外两个朋友便带着药品、衣物等救灾物资前往玉树,3月10日,她在返回西宁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她的爱心感动了陕西青海、感动了网民—— 
    熊宁走了,谁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昨天,她生前的亲朋好友赶到西安来送她。在亲朋好友的眼里,熊宁不仅是个好妻子、好儿媳、好朋友,在更多人眼里她是一个漂亮的、热心的好心人。 

    丈夫:熊宁是个贤淑体贴的妻子 
    和黄晨认识时,熊宁还不到20岁第一次见面就被她的善良和宽宏大量所打动。认识十几年,黄晨被熊宁执着的爱心感染,经常陪她到福利院当义工。熊宁特别喜欢孩子,婚后每逢节假日,她就和丈夫到福利院接孩子回家,给孩子做饭、换衣服、洗澡,还带孩子去外面玩。她总是重复说:“要让这些孩子享受到家的温暖!” 
    除了有爱心外,熊宁在丈夫眼里是个十全十美的好妻子。黄晨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不爱吃牛奶面包,每天早上熊宁都会起床给他煮面。不管有多累,只要在家,熊宁总是头一天晚上把丈夫第二天要穿的外套、鞋子、袜子甚至内衣准备好,放在床边。晚上回家时,熊宁总不会忘记给丈夫放好洗澡水。熊宁很善解人意。他在外谈生意时,无论多晚,都不会给他打电话催他回家,生怕打扰他。 
“她是个漂亮又时尚的人,经常到康复路给自己买廉价衣服;而她给老公和家人买衣服却十分舍得,从来不买便宜货。”熊宁的朋友殷某告诉记者。 

    婆婆:出得厅堂 入得厨房 
    说到熊宁,婆婆很心疼、很骄傲,“我有个好媳妇,出得厅堂 入得厨房”。 
    过去,熊宁和丈夫每年至少两次回广州看望婆婆。近两年因为忙于慈善事业,回广州的次数少了。每逢节假日,熊宁总不忘给婆婆打电话,一说话最少也是半个小时,嘘寒问暖,还陪婆婆拉闲话。每逢家人过生日,熊宁总不会忘记给他们寄生日礼物。 
    去年,熊宁到青海玉树扶贫帮困,适逢公公生病。他给公公寄去了保健方面的碟片和书籍。在青海扶贫,熊宁经常把自己带的干粮给当地贫困地区的孩子,一天吃三包方便面。说到这些,婆婆泣不成声,“她心里总是别人,很少顾及自己。在家里是这样,在外面也是这样。”去年冬季,婆婆公公到西安看望他们。在西安的一个多月里,熊宁从不让婆婆进厨房,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两位老人做早点。因为丈夫和婆婆公公的习惯不一样,她几乎每天早上做两样早饭。 

    志愿者:熊宁是个坚强的人 
    说起熊宁,与熊宁一起到玉树灾区的赵某眼里流露着敬意。赵某眼里的熊宁是个低调、坚强而伟大的女性。“别看身材弱小,却怀着一颗博大而无私的胸怀。” 一起走过青海玉树后,赵某对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子有了重新的认识。3月1日,他们带着给灾区的衣服和药品翻越巴颜喀拉山,当一个个同行队员因为体力不支要打退堂鼓时,熊宁给队员们唱起了“志愿者之歌”:“我行,我行……”雄壮的歌声鼓足了队员们的勇气,他们终于顺利翻过了雪山。在玉树灾区,因为药品和衣物有限,熊宁总在了解了情况后把药品和衣物送到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藏民手里。 

    友人高红:她是精神上的朋友 
    “不管是到福利院帮忙还是到灾区救助,如果没有熊宁,我们就不可能去做这些事;没有熊宁,我们永远也享受不到奉献爱心的快乐。她的离去,让不少人失去了精神动力。”经常和熊宁去儿童福利院帮忙的高红伤心地说。 
    高红说,每次去福利院,熊宁都会带上自己的朋友。熊宁经常把福利院的孩子接回家。她挑选的孩子都是1~3岁,接回家都会精心照顾。而最让她伤心的是,有人对福利院孩子有偏见。一次,熊宁父亲过生日,熊宁从福利院带回一名一岁大的孩子。当时在酒店吃饭,孩子拉屎了,熊宁抱着孩子到卫生间擦洗。看到酒店服务员嫌恶的眼神,熊宁很伤心。还有一次,熊宁带着福利院的孩子到朋友家串门,有人对她带福利院孩子回家提出异议,她抱着孩子哭着离开了朋友家。当天晚上,熊宁给高红打电话时不解地说:“这些孩子都是无辜的,为什么嫌弃他们?” 
    今年去青海玉树州前,高红陪熊宁给灾区的孩子买润唇膏、口罩、袜子和铅笔等用品。为了买铅笔,熊宁找遍整个批发市场。原来,熊宁去年在玉树时,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里有孩子问她:“你知道‘哆啦A梦’是什么吗?”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熊宁决定回来给他们买带有‘哆啦A梦’图案的铅笔,让藏区的孩子也了解这些动画人物。为买带有‘哆啦A梦’图案的铅笔,高红陪熊宁找了半天。买到‘哆啦A梦’图案铅笔后,熊宁高兴地说:“孩子们拿到铅笔肯定很高兴!” 

    “爱心天使”诀别在玉树 
    “爱心天使情暖古城大爱可歌,鲜花凋谢遗爱玉树永存千秋!”这是熟悉她的人送给她的话。 
    今年春天来得比往年晚。当西安玉兰绽放时,一直喜爱玉兰高洁美丽的熊宁却走了。她睡在白色的玫瑰花丛,安详静谧。洁白的蝴蝶兰,在她的灵前翻飞盛开;亲人们、朋友们、还有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们,在花瓣上洒下点点晶莹剔透的伤心泪滴。 
    亲朋好友在她的身边,轻轻为她整理花环,不忍将她从梦乡中惊醒。 
    她太累了。每次出门归来,她都要每每地睡上一觉。她的爱人黄晨习惯了,他似乎感觉得到她轻细的呼吸。3月8日,他和心爱的妻子在玉树分手,他回到西安准备把第二批捐赠的衣物和药品送到玉树灾民的手中。他手机不离手,准备随时接听妻子的电话,好几天都没有听到妻子甜美的声音。他久久凝视门外,院子里的玉兰花已经盛开;还有几个月,他要和心爱的妻子再赴西藏,这是春节后妻子和自己的约定。 
    29岁,人生最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她有疼她的父亲和婆婆,还有爱自己的丈夫,她的小家殷实而温暖。出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她对美丽的青海藏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几年间,怀着一份爱心和真情,她几次独自出行,奔赴青海扶贫帮困。3月1日,她和丈夫及另外两个朋友带着药品、衣物和学习用品,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区。3月10日,她在返回西宁的路上不幸遇到意外。刚刚回到西安的丈夫,怎么也想不到,玉树一别竟然是他们永远的诀别。这个被青海藏民亲切称为“西安爱心天使”的美丽女子,悄悄地离开了她的亲人,离开她所爱的人,离开了爱她的人。 记者 周瑞 

    朝着西安的方向为她歌唱 
    最美丽的西安女孩、爱心大使、美丽天使……当这些美好的称谓这几日传遍古城时,青海人民也都在时刻惦记着她;在青海人民的心中,熊宁俨然成为了一面精神旗帜。 
    昨日本报记者连线《西海都市报》记者朱西全。朱西全说,每天采访有关熊宁的事迹时,他始终被一种感动包围着。因为西宁的市民有太多的话要对熊宁说,熊宁已经成为青海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西宁的张女士特意从朱西全手中要走了熊宁家人的联系方式,她说:“熊宁走了,很多人都为她惋惜。可我认为,熊宁的这种精神就像一面旗帜一样矗立在我们心中!要是我们能加入‘熊宁’的行列中,那才是对她最好的慰藉!” 
    西宁的一名女中学生昨天说:“我正在听一首名叫《on my way home》的歌,听着听着有种流泪的感觉,很想送给熊宁姐姐。她的生命在瞬间绽放美丽,却把这美丽永久留下,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希望她在天堂的路更加顺畅。明天将朝着西安的方向,站在山顶上为她歌唱,以此来和她告别。” 记者 赵辉 

    留下的约定 都与爱有关 

    和丈夫约定:夏天共赴西藏扶贫 
    因为受妻子熊宁的影响,黄晨经常陪她奔赴青海、西藏扶贫帮困,或者到福利院看望孩子,带这些孩子回家。今年春节过后,熊宁和丈夫黄晨计划三月奔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区,为灾区的藏民送衣送药和学习用品,今年暑假将和丈夫一起奔赴西藏为那里的贫困地区孩子送学习用品。 

    和婆婆约定:端午节前给老人祝寿 
    从广州赶来的婆婆始终不愿意相信,自己疼爱的儿媳妇就这样不辞而别。她说,今年春节前,刚刚接到熊宁给她寄的两件新衣服,她还没来得及穿。她在电话里向婆婆承诺:“今年农历五月初一是您六十大寿,我一定会来给您祝寿!”一直盼望儿媳回家的婆婆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到的却是噩耗。 

    和外甥约定:带他到福利院做义工 
    提起自己的弟媳妇,熊宁的大姑姐泪如泉涌,她伤心地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优秀的女孩,她的心里处处想着别人。”她告诉记者说,熊宁特别喜欢孩子,因为看到大姑姐的儿子没有受过苦,为了培养12岁小外甥的爱心,她计划今年暑假接孩子到西安,和自己一起到西安福利院当义工。 

    和朋友约定:7月到玉树支教 
    高红是熊宁同学的妻子。 高红没有忘记,熊宁临走前答应自己,暑假带她到玉树支教。去年夏天,熊宁到青海玉树等地扶贫帮困时,看到当地教学条件很差,不少地方的孩子根本没有上学,大多数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电脑,更不用说开设电脑课,不少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当时,熊宁决定一定带自己的朋友到玉树支教 

    她把大爱留在人间 
    她悄悄走了。把大爱留在人间的“天使”熊宁的感人故事,震撼着每一个人。 
    昨日,得知熊宁家住在文艺路街办雁中社区,碑林区区委宣传部、民政局、街道办等多个部门的领导、干部第一时间来到熊宁家,为“天使”的父母送去慰问金和鲜花。面对大家,熊宁的父亲说女儿的许多事他们也是这几天才知道的,同时他还透露了许多关于熊宁的鲜为人知的事。 

    许多事父母刚知道 
    昨日上午,记者在熊宁家看到,悲伤的氛围笼罩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熊宁的父亲熊金宝、母亲柏莉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异常平静,但从他们苍白、疲惫的脸上不难看出,失去爱女给老两口带来撕心裂肺的伤痛。父亲熊金宝长长舒口气后告诉记者,其实几日来媒体报道熊宁生前的许多善举,作为父母的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 
    “以前我只知道熊宁喜欢往儿童福利院跑,喜欢帮助那里的孩子。可我怎么也想不到,长相白净、爱干净的她,居然能与青海偏远地区的贫苦人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说起熊宁,父亲熊金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骄傲,并第一次公开告诉大家:“熊宁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她曾是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想要的人才。” 

    有房不住 喜欢和父母“挤” 
    “熊宁很孝顺,小两口有一处已经装修好的房子,却一直不肯搬去住,说喜欢和父母挤着住。熊宁出事前,他们夫妇的部分东西已经搬进新房,还有3大包物品原打算这次外出回来后再搬,没想到这次走了竟是永别……”熊金宝说:“作为父母,我们知道熊宁喜欢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出事前,她隔三差五就会领回一个孩子,和我们生活一段时间。对此,熊宁经常会给我们说‘反正你们闲着也是闲着’。 熊宁的确很可爱,她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更重要的是她能经常说服身边经济条件好的朋友去关怀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她所做的每件善事都很小,但她的精神也令父母感动。” 

    “把熊宁的精神继续传递” 
    “熊宁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她是我们碑林区所有人的骄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她学习……”昨日上午,熊宁父母刚送走一批去看望他们的热心人,便迎来碑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缑发世和区里文明办、民政局、街道办、社区相关负责人组成的慰问团。缑发世代表区委为失去爱女的两位老人送去慰问金和鲜花。缑发世表示,熊宁的追悼会他们会准时参加,与所有关心熊宁的人一起送她走好这一程。随后,该区将开展“向熊宁学习”系列活动,将熊宁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自:Club.ChinaRen.com)


【相关文章选登】西安最美女孩爱心留人间

  本报讯(记者 文艳)怀着一份爱心和真情,被网友称之为西安最美女孩的熊宁前往青海遭遇雪灾的地区捐赠救灾物资。3月10日,就在返回西宁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几日来,29岁的熊宁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市殡仪馆,见到了她的亲人和朋友们,他们都在为今天的告别做着准备工作。一簇簇鲜花、一条条挽联,都饱含着他们对熊宁的一片深情。 

  丈夫眼中的好妻子 
  “每天晚上,她都会将我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回家晚了,就会帮我烧好洗澡水,在外面的时候,从不会给我打电话,怕影响我工作……”在丈夫黄晨眼中,熊宁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好妻子。也许,连日来的悲痛已经将他的泪水全部流干,虽然面容憔悴,他仍忙前忙后的张罗着一切。提起熊宁,他的眼中柔情尽显。虽然俩人2004年才结婚,但早在熊宁上高中时他们就认识了。那时,熊宁每到寒暑假就会去他的家乡广州,而他就像个大哥哥一样带着她到处去玩。婚前的熊宁就喜欢助人为乐,关心小孩,没别的事时,熊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西安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每逢节假日,就把小孩带回家,给他们洗澡,换新衣,带他们出去玩,使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 
  在熊宁的感染和影响下,黄晨也加入进来。他回忆说,第一次和熊宁去青海是在去年夏天,沿途碰见可怜的小孩,就把他们自己带的吃喝全部送人,自己找地方买方便面吃。“那种感觉非常快乐,即使吃方便面也好像吃大餐一样。” 

  婆婆眼中的好媳妇 
  “漂亮能干、乖巧懂事、孝顺善良,找着这样的好媳妇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啊?!”在婆婆李阿姨口中,一切美好的词语都与熊宁有关。熊宁出事后,熊宁的婆婆、公公和姐姐当天就从广州飞到西安。这么多年来,俩人的感情亲如母女,“有时连我女儿都妒忌,说我喜欢贝贝(熊宁的小名)呢。”贝贝特别孝顺,每年都要回去一两次看他们,并经常买东西给他们。她是个特别有心的人,她公公的身体不好,她专门买了有关保健的碟片寄回去。 “年前,贝贝给我打电话说等我60大寿的时候,一定回来给我祝寿,没想到……”今年阴历五月初一就是熊宁的婆婆60岁大寿了,想到此,老人禁不住又是一阵伤心。 
  “熊宁对我父母的关心有时比我还多。她特别细心,去年12月份我生日时,她还织了条围巾寄给我。”黄晨的姐姐黄娟说起熊宁,也忍不住落泪了。 

  朋友眼中的热心人 
  “她就像水一样,慢慢渗透你的内心。”赵先生虽然认识熊宁的时间不算长,但提起熊宁,他满含敬意。他说,每当熊宁叫他赵大哥时,都感觉很汗颜,他很惊讶,熊宁瘦弱的身体里如何扛得下这么多的责任。他也是这次和熊宁同去青海的四人之一,他们在经过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时,熊宁还唱起《志愿者之歌》鼓励他,他记得最后两句是“我行,我行,我很行。” 
  西北大学教师高红也是在熊宁的引导下加入公益事业的,她们已经说好今年暑假要去青海支教,而今熊宁却“食言”了。这次熊宁去青海之前,她们还曾一块去康复路给孩子们批发文具、口罩、润唇油等物品,她几乎把批发文具的摊位走了个遍,就是为了找孩子们喜欢的印有“哆来A梦”的铅笔。提起这件事,高红眼睛红了。去年这个时候,她们第一次认识时,熊宁就带她和另外几个人去福利院。“她走了,是我们精神上的失落。”高红哽咽着说道,熊宁一直有个心愿,就是经济状况好一些,条件允许时,能够自己领一批孩子回家教育他们,让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 
  熊宁曾给她发过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姐妹,每天一想到你,心中就充满甜蜜。能够在孤苦的轮回中与你相识,就像雨后看见彩虹般的幸运和惊喜,现在的我除了感激和珍惜,还想与你一起分享我对人生的一句浅薄的认识:财富只是一件用来布施的袈裟而已。”  《西安日报》

【相关文章选登】《美丽天使爱撒人间—古城市民送别熊宁侧记》

    耄耋之年的老人来了,年幼的孩童来了,父母带着子女来了,高校学生来了,志愿者们来了,老师同学来了,福利院的孩子也来了……数千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赶来看看他们心中永远的美丽天使——熊宁,赶来送她最后一程。

  爱 被传递
  “你是让人感动的好女孩,你的天堂之路是一条充满爱的路。你的义举和你的高尚情怀会给我留下无限的思念。一个耄耋老人向你顿首。”这段话是76岁的陆士麟老人送给熊宁的,他怀抱29朵白玫瑰来到告别大厅,情绪激动。早上七点多,老人就从后宰门出发赶来殡仪馆了。14日,老人在报上看到熊宁的事迹后,就跑去订了这束花,要来送给熊宁,他说,29朵鲜花代表熊宁29岁如花般怒放的生命。
  家住长安区的残疾人刘刚,半夜12点多从手机报上得知熊宁的事迹后,口袋里装着干粮,半夜二点多骑着自行车一路问到殡仪馆,当时,殡仪馆还没有开门,衣着单薄的他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又返回城里,找了个网吧暖和暖和。早晨六点时再一次骑着自行车赶过来。
  西安福利院的赵老师带着4岁的小凤来了。小凤是熊宁曾带回家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去年她还带她去检查身体看过病。年幼的孩子也许还不能体会生死的意义,但她却能从大人悲痛的表情中感觉到异样,安安静静地一声不吭。
  在银行工作的杨先生带着上初二的儿子来了,家住东郊的靳先生带着上初一的女儿也来了,长安区实验小学的白琛羲放弃上培训班,也让母亲带着来了……
  西安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朱淑静和她的两位同学来了,志愿者尹彦棋、邓华、何东来了……
  人群中,一位中年女性忙着给大家发放小白花,本以为是熊宁的亲朋好友,一问才知她的网名叫“爱心人”,一大早赶来就是为了看看能否帮上点小忙。

  爱 被怀念
  “我对熊宁的记忆,还是那个扎着马尾辫,总是天真的笑着,文静、懂事、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孩子;是那个充满活力,奋发上进的好学生。”熊宁初中时的班主任王宇翔老师一句话未说完,已经哽咽了。这些年来,他常从别的学生那里听到熊宁的很多善举。得知熊宁遇难的消息后,王老师一直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中。“熊宁走了,我们追思她短暂而充满爱心的人生,她像雪莲花一样圣洁清新美丽,她那深沉博爱的胸怀,让我们永远怀念她。熊宁,老师为你骄傲!”
  “我现在能够坚强的活下去,是我太太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感谢上天将她赐给了我。和贝贝(熊宁的小名)的相聚,是我们的缘,和贝贝的相爱,是我一生的幸福。”丈夫黄晨坚强地挺立到告别仪式最后一刻,没有流泪。在献给妻子的悼词中,他说:我愿意陪着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一件事,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我喜欢听你说话,喜欢你对着我笑,喜欢你抱着我。谁知你突然走了,永远再也不回来了……我感到你走得很安详,因为你到了天堂,做了天使,你是最美的天使。你的爱心和善良感动了无数人,感动了苍天。我永远永远地将你记忆在我心中,你永远是我唯一的至爱。

  爱 将永存
  熊宁遇难的噩耗传来,同样也撕裂了西安福利院每个人的心。告别仪式上,西安福利院王院长回忆说:熊宁不仅给福利院的孩子带来了爱,她还用她的热诚和执著号召她周围的人一起加入到关爱孤残儿童的这个行列里来,通过每一个她能想到的渠道和方式来帮助孤残儿童的成长。“我们忘不了2007年初美丽、善良的熊宁初次来我院,热情咨询有关孤残儿童生活情况的情景;我们忘不了熊宁顶着烈日酷暑,带着朋友坐公交来院为我们维修电脑的情景;还忘不了你不辞辛苦,用自己的热诚和行动,号召你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一同照料他们的情景……”
  孩子们也忘不了熊宁,望不了她天使般美丽的面庞和灿烂的笑容,忘不了她扶他们走路那温暖的双手,忘不了她教他们说话那甜美的声音,忘不了她用香香的纸巾,帮他们擦掉脸上的鼻涕……安童薇、安小枫、安西亭、安学雷……那么多孩子还在期盼着深爱他们的熊宁阿姨再次来接他们回家,他们还不知道,这已经永远不可能了……

  爱 将延续
  熊宁走了,却留下爱的种子播洒人间。76岁的陆士麟老人表情坚毅地告诉记者:“熊宁的遗愿我们大家来帮她实现,需要做义工的话,就通知我!”告别仪式结束后,网友“爱心人”现场向前来悼念的西安义工询问相关事宜。长安区实验小学的白琛羲同学则要求母亲以后带她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们……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唤醒自己内心中的真诚和善良,相信熊宁将感到十分欣慰。”正如熊宁生前好友在悼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抬头仰望,也许能感受到她正优雅的注视着我们,露出她那熟悉的微笑,美丽的眼睛露出欣喜的光芒,因为会有更多人将继续着她的爱心,会有更多的人加入爱心的行列!
  朱智生在悼别现场说“熊宁精神值得全市人民学习”
  “爱心天使情暖古城大爱可歌,鲜花凋谢遗爱玉树永存千秋”。昨天上午,数千群众自发来到西安市殡仪馆,与美丽女孩、爱心天使熊宁依依惜别,缅怀她平凡而多彩的一生。副市长朱智生也来到悼念现场深深鞠躬,并慰问熊宁的家属。
  早上七点半,记者来到西安市殡仪馆时,已有不少群众自发前来与熊宁告别。告别大厅外,“大爱无疆心系汉藏两地,爱心之花永留春色人间”的挽联庄严肃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单位和个人送来的花圈摆满了两边。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军闻讯也送来花圈并向熊宁的家属表示慰问。
  告别大厅中,熊宁在鲜花簇拥中安详地躺着。电子屏幕上播放着她生前的影像资料,一会儿是她在西安福利院作义工时,和孩子们的合影,一会儿是她在青海省玉树州隆宝镇敬老院发放药品,画面一转,她又来到隆宝镇君青村给灾民发放药品和物资……画面中那张美丽面庞栩栩如生,宛若就在身边。
  告别仪式前,朱智生等一行领导来到告别大厅休息室,向熊宁的亲属和家属表示慰问。朱智生说,熊宁的事迹一经报道后在西安市引起强烈的反响,她平时关心弱势群体,苦难群体,关心孤残儿童,她把孤残儿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作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虽然,她在这次捐赠救灾中不幸遇难,但她的做法和精神,她的这种关心弱势、关心孤残的精神,给西安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她的事迹值得全市人民学习。朱智生特别叮嘱民政部门一定帮忙处理好后事,为熊宁做好最后一件事。
  九点钟,告别仪式开始。在沉痛的哀乐声中,大家低头默哀,抽泣声遍布全场。
  “在欢声笑语的福利院里,熊宁以她的善良使孤残儿童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在冰雪交加的青藏高原,熊宁用她的爱心使冰雪融化;在平日普通生活里,熊宁则用真情温暖和关怀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熊宁所做的一切,使我们体会到:在用微薄之力奉献爱的过程中,会发现内心中深深的善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一一讲述他们心中的美丽女孩,爱心天使。
  “熊宁女士千里迢迢来玉树,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把自己的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青海雪域高原,把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给玉树藏族人民……”青海省玉树县委、县政府,青海省玉树县隆宝镇政府也发来唁电,对熊宁的家属表示慰问。

  弘扬善举 传递美德

  碑林区组建熊宁事迹报告团
  熊宁的亲人看着棺中的熊宁悲痛难耐,忍不住失声痛哭。悼念现场不少群众听着熊宁的事迹也掩面而泣。大家排着队伍,经过熊宁遗体,一一向她深鞠躬,并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我想为熊宁的家里做点事”,“我们的义工点将以熊宁的名字命名!”昨日,参加完熊宁追悼会的碑林区文明办主任张惠的手机被该区数百名义工和文明市民打得烫手,她和区民政局、文艺路街办的领导深受感动和鼓舞,忙得顾不上吃饭和回家,共议深入开展“向熊宁学习”系列活动的安排和部署,一股“向熊宁学习”的春风已悄然在碑林区兴起。
  熊宁的家住碑林区文艺路街办雁中社区的消息像长上翅膀,顷刻间传遍全区,熊宁的名字像美丽的鲜花一样一夜之间开遍碑林这方沃土,许多干部群众自发采取各种形式的纪念、追悼活动以表达自己的哀思。尤其是该区注册达1.2万人的义工和数百名文明市民,纷纷表示要把熊宁的精神延续下去。代表区委、区政府于3月15日看望拜访过熊宁父母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缑发世透露,区上密切配合全市的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扬熊宁的事迹和精神,认为学习熊宁、追忆熊宁的最好形式就是组建事迹宣讲报告团,在社会各届和广大群众中进行她的事迹宣讲,弘扬她的善举和美德,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让千万个义工和文明市民成为熊宁。下一步,碑林区文明办、民政局、街办将更加关注熊宁的父母及家人,表示要经常登门进行慰问、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学习熊宁的热潮。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