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立足科技创新  研发高水平科技产品

发布时间:2007-11-26发布部门:宣传部
    本报讯(记者杨维骅)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1997年以来承担国家、部市委和合作科研项目248项,其中“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的研制及应用”、“功能化系列共聚酯和纤维的研究开发”、“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材料成纤技术及制品开发”项目分别获得2003、2004、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国家纤维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的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环保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方针。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可再生纤维原料开发以及纤维的绿色生产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玉米或海洋生物等天然资源中提取原料,开发出了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聚乳酸纤维、甲壳素纤维,并研制成功了Lycell纤维国产化生产的技术和设备。聚乳酸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可以用来制作医用手术缝线和敷料,不仅具有抗菌消炎功能,而且还可以随伤口的愈合逐渐被人体吸收,其产品已同强生公司的产品展开竞争。Lycell纤维是以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为原料,用可以回收、循环利用的溶剂处理后纺制而成。Lycell纤维性能优异,能用来生产麂皮绒等特殊风格的面料;特别是它的生产工艺绿色环保,消除了传统粘胶纤维生产厂的脏、臭和高污染。

    此外,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中空纤维,已作为膜材料广泛应用在人工肾血液透析器、人工肝透析器、腹水浓缩器、血浆过滤器等方面。

    在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工业方面,还需要用到各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碳纤维课题组“十年磨一剑”,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棉浆基纤维素原丝,自主研发制成满足航天需要的粘胶基碳纤维,已成功应用在战略武器上。这些纤维的应用,使洲际导弹的减重增程、防热效果、运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进展,使杀手锏武器迅速更新换代,适应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为我国战略武器防热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强聚乙烯纤维可用于制造高强度绳缆、织物防弹服、防弹头盔等,具有轻质、耐腐蚀、耐光、耐疲劳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农业、海洋开发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这种纤维的全球年产量仅8000吨,是世界范围内的稀缺物资。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业化”课题组从1985年开始,与国际同行同步开展了冻胶纺丝技术的研究,逐步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继荷兰、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可实现规模生产,其核心技术全部由东华大学化纤所转化而来。被誉为21世纪超级纤维的PBO,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发展航天航空事业而开发的复合材料用增强材料,它的强度不仅超过钢纤维,而且可凌驾于碳纤维之上。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PBO细丝可吊起550千克的重量,其强度是同等规格钢丝纤维的10倍以上。此外,PBO纤维的阻燃性、耐冲击性、耐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均十分优异,并且质轻柔软,是一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纤维材料。目前,只有日本东洋纺公司实现了PBO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而且实行技术、产品垄断,对我国禁运。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凭借其在纤维技术方面的优势,虽然在国内较晚才介入PBO纤维的研发,但迅速取得领先,目前已攻克了PBO纤维工业化生产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小试生产。

(来源:中国纺织报 2007年11月14日 2版 记者杨维骅)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