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而是50、60多年的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今天下午,166对老夫妇将紧挽臂膀,身着艳丽服装,踏上鲜红地毯,共庆60年钻石婚和50年金婚,东华大学的全体师生将共同见证这些老人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
当年结婚条件很艰苦
为了筹办今天这场本市高校规模最大的钻石婚、金婚大型庆典,东华大学退管会足足忙了半年多的时间。半年前,退管会注意到,该校2000余名退休教职工中,满足金婚和钻石婚条件的老夫妇相当多!于是,退管会向所有符合条件的老人发去邀请函,共有32对钻石婚夫妇和134对金婚夫妇确认参加今天的盛会。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动辄十几万,而这些钻石婚和金婚的老人当初结婚时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仪式。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还能请亲朋好友吃顿饭,很多志同道合的夫妇生活很艰苦,领个证就算结婚了,连结婚照也不一定有。可几十年里,他们为祖国培养了数不尽的栋梁,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他们留下的光辉一页。我们搞这一活动,既是对老同志人生道路的肯定和赞赏,也是为年轻人树立‘白头到老’,为社会树立‘敬老爱老’的好榜样。”此次活动策划人、东华大学前副校长朱天申老师说。
退休后热衷教育事业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退休在家的老教师们并没有赋闲,至今仍在各个天地里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1918年出生的东华大学纺织系副教授余杰是今天“钻石婚庆”队伍中的一员。已经89岁高龄的他,退休后在家翻译了几十部国外名著和小说,成为了一名翻译家。
“金婚族”的黄慰平教授爱好中国古典文学。退休后,他把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改编成能够唱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教校内的留学生和老年大学里的学员传唱。
同样结婚已经50多年的王宠武教授,退休以后,他努力学习掌握了一些电脑技术和知识,在住家小区里建立了一个有12台电脑的基地,推广老年人学电脑。他的“老年电脑推广组”事迹还曾上过中央电视台。
耗费半年时间的礼物
考虑到很多老夫妇当年结婚时连张像样的结婚照也没拍,东华退管会给老夫妇们送去两样别具匠心的礼物:一张钻石婚、金婚纪念艺术照,一首金婚曲。
朱天申老师曾经是东华大学校歌的谱曲者,这次历时半年多时间,他和退管会的常务副主任张道生老师数十次易稿谱写了金婚曲《莫忘今朝》。
“这首曲子光前后构思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朱老师介绍,曲子的开始部分使用的是《结婚进行曲》的节奏,让人联想到当初结婚时的场景,然后是描述五十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爱情。“尤其是结尾的一句‘50年光阴无悔,我们还有梦’这句词我们想了好多天了,反复修改了几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