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团队,是创业者们进入正式创业阶段面临的第一难题。邀请同学和朋友加入,虽然知己知彼,但人情因素过多,有时难免抹不开情面;根据职位特点进行人才招聘,虽然便于管理,但员工的忠诚度比较低,于是创业者们往往陷入“两难”困境。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团队,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团队中每个人能够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在这方面,我们不妨从那些创业先驱们的经历中找寻答案吧。
成功篇
股份制合作让我们充满动力
杜炯:东华大学毕业生
从去年7月份白手起家创立“静安南西易驰计算机应用服务社”到现在,杜炯和他的团队不仅将公司办得有声有色,还因此受到了静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西街道办事处的表扬和鼓励。
颇有创业头脑的杜炯从大学起就开始了自己的实习和打工生涯,不但积累了工作经验,了解了公司的运作模式,也为自己将来创业建立了人脉。一年前,凭着父亲的资金支持和朋友的加入,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公司创立之初,往往吸引不到很好的伙伴,所以我特别感谢那两位朋友的信任。同时,为了公司的发展,我们采取了股份制的合作方式,他们俩以技术入股,分别拥有公司10%和20%的股权。既然是团队,总会有分工。我们三人中,温宗潜和江琪比较善于与人打交道,学的又是管理,就做市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就负责技术。我认为合作伙伴之间初期有信任度,后期有透明度,关系就比较好处理了。”
目前,公司的主要服务范围是电视台及网络媒介的广告代理。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几台电脑,加上简单的桌椅板凳,就构成了公司的全部。虽然条件有限,但公司是大家的,所以做起事来都特别卖力,三位年轻人也在不断的磨合对接中成熟成长。公司要不要招聘新的员工,公司今后的发展和定位是什么,遇到这些关键问题,三个好朋友也会发生争执。其实三个人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只是对于相同的问题,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一般遇到这种状况,他们就把所有的事情放在桌子上,集体决策,意见不一致就投票。三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话,就找专家咨询,然后再做决定。经过这样的思想碰撞,他们的决定反倒会更成熟,更全面。
憧憬未来,杜炯充满信心:“对我们来说,目前还只是人和的阶段,正在逐渐过渡到利和,真正的难度可能要到资和的时候才会出现。但我相信,只要目标一致,大家齐心拧成一股绳,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点评:
杜炯的创业团队,是依靠民主化管理,发挥集体智慧而成功立业的青年创业案例。
这个团队最大的成功是角色间心态的突破。不少创业团队的运营失败,是因为利益间的争端、意见不统一、团队不协作、分工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杜炯与他的合作伙伴们,能相互信任、同舟共济,一切以企业为中心,明确自己的角色与分工,以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信念去实现自己创业的目标。
创业要立足、生存与发展,单靠个人领导的智慧和谋略是不够的,提高了团队集体的凝聚力,有效激发和调动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事半功倍,创业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快速、稳定、持续地发展。
(新闻午报 2007-04-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