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畔的青春誓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后的感受

发布时间:2006-11-23发布部门:团委
     2006年11月20日,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作为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的队员,我在老挝首都万象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直到现在,总书记的亲切慰问和谆谆教导还让我心绪难平,也让我更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同时也为自己是东华大学的一名教师感到深深的自豪。

    今年10月15日,我作为东华大学的教师代表入选了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离开祖国来到老挝从事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在出征前,人文学院张怡院长特意打电话来叮嘱我好好保重身体、努力完成好祖国交给我的任务;在机场的出征仪式上,团委书记任晓杰还专程赶来为我送行;我更无法忘记的是自发赶来的东华学生们,他们举起横幅,上面写着“发扬良师风范、传播东华精神”。当飞机腾空而起的时候,我就把这句话当作了这半年志愿服务的座右铭。望着窗外,我发誓一定要把众多东华教师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风范展现给老挝人民。来到老挝后,我在老挝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发展中心担任中文教师。由于我校徐晶老师去年曾在中心工作过,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对我的到来表现地非常热情。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时,面对一群完全没有中文基础的老挝人,我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他们重复最简单的拼音,可是学生们却依然没有长劲,而我常常已是喉咙沙哑。想到在国内,我讲授的是戏剧影视编导这类生动有趣又充满创造性的课程时,我有些沮丧,甚至开始怀疑来老挝的意义。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些成效。这些来自各个行业的老挝学生开始尝试着用汉语和我说“你好”、“再见”;当我上课疲劳时,他们会劝我休息一会儿;当我来到课堂时,会经常发现桌上放着一个不知道是谁买的椰子;当学生从最开始的十几个变成四十多个,并且有律师、家庭主妇、农民、和尚等口口相传来到我的课堂;当我在重阳节教他们朗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我也不再感到自己的孤独……我终于明白了,作为教师,并不在于教授哪一门课程,也不在于面对怎样的学生,需要的只是勤奋教学并付出真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让学生学有所成,这样,教与学的真谛以及教师的价值就自然体现了出来。

    11月19日,适逢胡锦涛总书记、国家主席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我有幸参与到高访团的接待工作。我被安排到总书记下榻的贵宾楼工作,负责视频和文稿的联络、处理和分发。虽然工作难度不高,但必须与国内新闻机构时刻保持联系,并随时将不同类型的稿件及时交给中央领导,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幸亏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的刘永兴大使和夫人董海婴女士,以及年轻的外交官杨扬、赵承刚、张扬等给了我及时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最终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原本总书记的这次行程没有安排接见志愿者,但当他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专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慰问我们。下午两点过,守候在贵宾楼会见厅的我们非常激动,先期赶来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等领导纷纷为我们打气,要大家放松心情,不要紧张。下午两点四十五,总书记赶来了!一进门,他就与我们亲切地一一握手。总书记走到我身边,问我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我骄傲地告诉他:“我叫叶长海,是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师!”总书记又问我在老挝哪个单位工作。我告诉他,我在青年发展中心担任中文教师。总书记边听边满意地点头微笑。之后,总书记和我们十三名志愿者合影留念,并开始了正式的会见。他先是询问了大家工作的状况,他说他很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二是语言关怎么办。他建议我们去华人华侨的餐厅包餐,还讲到他前一天学老挝语的趣闻。总书记谈笑风生的讲话让我们立即放松下来。之后,他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高度评价了青年志愿者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为了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增进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友谊,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产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离开了祖国和亲人,不远万里,来到老挝,克服了许多困难,很快地顺应了工作,参与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也帮助了老挝人民。在这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实践当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才干,锻炼了能力。因此,我想同志们在一生当中,有这么一段时间从事青年志愿者工作,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我相信这对同志们今后的成长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像前面我所讲的,我相信你们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嘱托,一定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中老友谊和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定会以你们的行动表明我们无愧于青年志愿者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最后,总书记又叮嘱我们在工作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他说:“希望你们在完成了你们的任务凯旋回归的时候,一个个都保持着健康的体格,保持着朝气蓬勃的面貌!”直到现在,总书记的讲话依然回响在我的耳边。正如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我时我所说的:“总书记的接见让我们非常激动和兴奋,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国际志愿者的价值,那就是在中老两国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十一月的上海已是寒风凛冽,而我却徜佯在热带温暖而湿润的空气中。站在湄公河畔,我依然被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所激励着。我想,这并不能说明我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他对整个中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对我来说,这更是一种动力,将会鼓舞着我更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志愿者工作。此时此刻,我想向所有关心着我的东华师生们立下青春的誓言,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定会带着半年志愿服务的成果,带着老挝人民的祝福凯旋回归;也请你们为我作证,我一定会把这半年生活和工作所积累的感受、经验带回来与你们分享,它将鼓舞着我在今后的岁月中加倍努力,为东华大学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