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日,东华大学-日本文化服装学院2003、04级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迎新作品秀在东华大学逸夫楼拉开帷幕。2003和2004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以动态表演和静态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向2005年的学弟学妹们展现了他们就读期间的设计作品,同时也向培养他们的中日合作办学双方及关注他们的社会各界进行汇报演出。
此次动态汇报演出的是东华大学-日本文化服装学院2004级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入学一年级来的设计作业,包括裙装、裤装、衬衫、连衣裙等,从款式设计、面辅料选择与搭配、样版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饰整体搭配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完成。同时,整个汇报演出的组织工作基本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服饰配套、演出排练、发型与化妆设计、音乐制作及音响控制、灯光调试、双语主持、短片设计制作、演出模特、场记、后台辅助、会场工作及接待等均由学生自己担当,表演服装共约70套。
在逸夫楼一楼展厅展出的是2003级的34名学生的作品,是他们在二年级学习阶段所进行的套装、大衣、无里布配套上下装、自由设计以及服饰配件设计等课程的作品。其中选出了套装15套、大衣20件、无里布配套上下装25套。服饰配件均为学生手工制作的作品,包括:珠绣、手工包、装饰花等。
2004年的同一天,2003级的学生也是通过一年的学习之后,以一场汇报动态演出迎接了2004级的师弟师妹们。而在2004年的4月,仅仅入学8个月的2003级学生已经率先呈上了一场静态汇报展览。以师兄师姐“现身说法”的独特方式来迎接新生,无疑将起到极大的相互促进和鼓舞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已经开始在各大设计比赛中崭露头角。继赖怡明同学的作品“浓墨重彩”获2004第二届“经纬•东华杯”多国服装院校学生设计大赛“最佳面料应用奖”之后,陈美玲同学的作品“颠沛流离”获2005年第三届“经纬•东华杯”多国服装院校学生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而郑志鸿同学的作品“雪茄”获“长宁•东华杯”2005中国第二届服装立体裁剪造型设计大赛金奖。这些都是自2003年9月中日两所世界著名的服装院校正式启动国际合作办学学位教育以来,中日双方教师辛勤耕耘取得的的喜人成果。
培养既精通日语又受过中日两国正规高等服装教育、了解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东华大学和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优势结合的初衷。东华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半个多世纪来为中国纺织服装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是国际上公认的几所著名服装学府之一,高田贤三、山本耀司、小筱顺子等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大师均毕业于该校。这两所学校在服装教育领域多年的经验和特点,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教学构架。中日合作班的学生们同时可以接受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服装教育,即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文化模式”和国内一流服装院校东华大学的“东华模式”。
目前,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合作,属于国内服装教育领域首家获中国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国际合作学历教育项目,即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中日两国学历:由东华大学颁发的“东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由日本文化学园颁发的“文化服装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东华大学颁发文学士证书。这在国内重点大学服装教育国际合作办学中尚属先例。学生四年的本科学习,三年时间在东华大学进行,符合条件者可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学习一年。2004年7月,2003级的学生已经在东华大学和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资助下飞赴日本东京,接受短期的语言和专业学习。再过半年,这批学生中成绩合格同时获“日本语能力鉴定二级”考试合格者,可申请进入日本文化学园三年级的相同专业继续学习,为期1年。
在中日合作办学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与欧洲设计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项目也在稳步的进行中,并将逐步扩大联合培养硕士的专业方向。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欧洲设计学院的合作,将形成东方和西方共济,本科和硕士培养共进的教育架构。这一做法将开中外合作服装教育之先河,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服装教育的发展。作为我国一流的服装院校,东华大学遵循服装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大趋势,以教育为产业服务为导向,积极适应产业的需要,为中国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