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功实做促提升,“数字”党建拓新篇——人文学院14级研究生党支部事迹材料

发布者:莎日娜发布时间:2015-12-28

 

 

 人文学院14级研究生党支部自20149月成立以来,秉承人文学院历届研究生党支部的优良传统,发扬人文学科的理论优势,以“虚功实做”和“数字”党建为支部特色,强化支部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在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定岗明责,承诺践诺等各项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有序进行学生党员各阶段的培养和教育,优化党员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依托党建品牌“周五论坛”,不断巩固红色网络阵地,创新党建工作开展路径和方法。

    1、虚功显真知,实做促提升

    人文14硕党支部对接学院党建工作,从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四个阶段分别设定培训教育的内容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支部组织“走进大师”系列学术讲座,聚集众多名师,强化人文学科专业优势,发挥支部政治引领功能。支部共28名正式党员,分为四组,每组七人,制定“7+N”党小组帮扶制度,将团员挂靠各个党小组进行培养,考勤制度具体化,小组评比制度化,提供党建内涵发展制度保障,形成党员发展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定岗明责,承诺践诺,28位党员共设28个岗位,履行28份承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创先争优常态长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依托党建品牌“周五论坛”,围绕“中国价值、中国主张”为中心,从香港占中问题看学生运动与社会发展,从四中全会探讨法律与信仰,从网络文明谈社会和谐与法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正真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2、“数字”微党建,育人拓新篇

微时代”的到来,为加强党建思政教育注入了生机,也提出了挑战。人文14硕党支部首次创办“周五论坛”微信平台,设计“周五论坛”专属logo,提出“晓大同天下理,道经世济民观”的理念,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审视“微时代”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借助时代元素为党员思想教育增光添彩,利用新媒体提高党员参与度,彰显党建新风尚。

微信平台采用七大板块运营模式,其中第五板块微调研,采用线上讨论采访,以问卷或问答的形式,了解党员思想动态,挖掘研讨主题深意,强化活动影响力。微信平台定期推出“周五之星”,学术求是、工作求实、艺术求美、实践求真、全面求善,通过微信推送对支部成员的示范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依托“周五论坛”微信订阅号,人文14硕党支部创建概念图书馆,开启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概念图书馆共享图书335本,并收到人文学院副院长廖大伟老师以及其他各专业老师的推荐书单35本,并有多名同学发表书评以飨读者。“周五论坛”微信平台自201410月开创以来,截至目前共推送信息45次,关注人数达365人,转发峰值为600次。在参与面和受益面方面,还将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教工支部、其它院系研究生及本科生党支部,推动了“师、硕、本”长效联动机制的发展。

3、开展微服务,编织大梦想

人文14硕支部在组织生活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以服务群众为宗旨,采用了多元化的组织生活形式。党员骨干团队建设,凝心聚力促提升。学术沙龙历经13年,收录论文近400篇,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能力。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通过与机械142硕支部结对,推动人文、理工思维碰撞,开展“一站到底”网络文明知识竞答,签署网络文明契约书,争做网络先锋卫士,发挥校园网络育人功能。支部在“献礼毕业季之捐书赠书系列活动”中,共收到来自人文学院师生捐书近百本,通过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义卖,最后向人文学院图书馆进行捐赠环保节能促进书籍的循环利用,贯彻以文化人理念,彰显党员奉献意识。从2015年三月中旬,支部组织党员前往华东政法大学参加支教培训,通过联系松江区薛家小学组织支教活动,截止目前党员连续九周风雨无阻,为三个年级共10个班,开课共180节,很好地传播了志愿服务精神。

虚功实做,久久为功。”人文学院14级研究生党支部实做促提升,创新促发展,服务筑梦想,不断强化支部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