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咬”定纺织不放松 科研巾帼别样“红”——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覃小红

发布时间:2024-03-08发布部门:纺织学院 宣传部 妇委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该项荣誉是全国妇联授予优秀女性的最高荣誉。上海仅有10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覃小红获此殊荣。

 (覃小红教授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

 纺织是一个很前沿的学科,越研究越热爱

一根小小的纱线,一头连着国家强盛,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从扎根纺织科研教学的那一天起,覃小红就深知纺织学科发展和产业化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东华大学这所纺织特色高等学府,钱宝钧、严灏景等老一辈东华人曾经为解决几亿人的穿衣问题而作出卓越贡献,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背后凝结的都是前辈们的心血与付出。

 (覃小红(左二)指导学生实验)

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一,领跑世界。作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覃小红教授对纺织学科“爱得深沉”,也深感“责任使命重大”,她常常对课题组青年骨干和研究生说,在东华做纺织科研,要有一种使命感,一方面要创新突破带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要瞄准市场推动产业化,真正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百姓美好生活做有意义的科研。

谈起纺织,覃小红像是谈及自己的孩子一样。她说,大家对纺织的“刻板印象”是古老而传统,其实现代纺织不再是传统的穿衣织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纺织是一个很前沿的学科,它涉及材料、信息、数学、力学、化学、机械等各个学科,越深入研究会越热爱!早在高中时期,覃小红就是理科班里数理化门门高分的女学霸,而平常的她也涉猎人文、经济、地理等各类书籍,“什么都喜欢学一点”的女学霸在大学邂逅了纺织学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学习、科研、教学等“一路开挂”。她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硕博连读,毕业论文获评“全国百篇优博”,成为“东华大学最年轻的女博导”“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覃小红在工厂车间解决产业化问题)

而这些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2001年,还是硕士在读的覃小红为了制备一个高压拉伸器用以制备微米级的纱线,换乘好几辆公交到北京西路废旧品回收市场“淘宝”;工作后她总是不顾严寒酷暑,到纺织的源头工厂车间去找问题、解决问题,一待就是个把月;科研攻关遇到瓶颈时,她总想着少睡一点,多做一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付出的姿态去面对科研道路上的“拦路虎”。

覃小红始终坚信,人生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不会浪费。

 胆大心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王黎明是覃小红科研团队的青年骨干,2018年10月入职东华以来就跟着覃老师一起在微纳米纤维纱线制品产业化领域开展研究,五年的时间,他说好比是一次“回炉再造”。王黎明说,覃老师总把“对于纺织学科而言,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是一件事”这句话挂在嘴边,在覃老师带领下 ,科研团队师生们听报告、跑工厂、做设备、写paper……纷纷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要做对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有用的科研也成为了覃老师课题组的核心文化。

“我喜欢挑战‘不可能’!”在科研攻关上,覃小红一向都是自信而从容。早在2001年,当纳米这个科研热词在国内科学界逐步被关注时,覃小红就迸发出一个想法,发挥小尺度效应,把纤维降到纳米级会产生什么科学火花?纳米纤维是防疫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当时国际上仅有少数国家掌握这项制备工艺,且国际上每小时的产量仅有0.5克。胆大心细的覃小红毫不犹豫地就瞄准了这个方向,她不仅要挑战从0到1,更要把这个1做得更好。

 (覃小红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近20年的蛰伏,上千次的反复试验,直到2021年11月3日上午,覃小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捧回了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她才用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攻克难关实现微纳米纤维纺织材料的国产化之梦,创建了高品质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从纺丝、铺网到成型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如今,该团队的成果已实现推广应用,全国纺织企业已建成微纳米非织造材料生产线数条,开创了非织造材料微纳米化新格局,引领我国非织造产业高品质化革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紧急的关头,覃小红团队利用微纳米非织造滤材和独创的高曲率静电纺丝技术,打造了“最强”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纳米级微孔结构形成的一道道致密“防护墙”还能将病毒牢牢“吸附”,哪怕是经过酒精消毒和水洗,也不会影响防护和透气效果。应用了团队科研成果而研发的医用级空气过滤器被用在了专门收治新冠感染确诊病例的防疫医院重症病区内,为奋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病患构筑起了坚固的壁垒。

近年来,覃小红再次“归零”,致力于探索“微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这位敢闯科研无人区的女勇士,在“驯服”了纳米纤维之后,开始探索如何将纳米纤维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融合起来,把粗细相差近100倍,韧性也不一致的纤维编织在一起,胆大心细的覃小红又开始挑战下一个“不可能”。覃小红说,科技创新需要想象力,预计未来的纺织面料会“Buff叠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功能性、科技感、智能化纺织时代即将到来。

 我喜欢站讲台,给学生上课!

“覃老师,恭喜您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跟您约个采访是否方便?”“我有重要的事情,要给学生上课,我们下次再约。”这是记者在三八节前夕致电覃老师约采访的“实况记录”,也是覃老师重视给学生上课的真实写照。

“我特别喜欢给学生上课,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讲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感受到纺织科学的奥秘。”身为纺织学院院长、教授、学科带头人,覃小红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学年2-4门课的教学活力。学院教学秘书感慨地说,“别看覃老师这么忙,但是她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的课时数几乎都是超额完成的,她非常重视教学这件事。”

 (覃小红在给本科生上课)

走进覃小红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的一叠专业书籍,《纺纱学》《机织学》《纺纱概论》《染整概论》……她说,好的课堂是教学相长,课本里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老师的知识储备也需要不断更新。纺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要一有空,覃小红就会抽出时间来给自己“补补课”,纺织最新的专业书、相关的基础课教材她都会购置两套,一套放在办公室,一套放在家里,经常翻一翻。她笑着告诉记者,昨天晚上忙完工作备课,看到教材中的一个公式,她还专门上网听了一堂视频课,看看很牛的高数老师是如何阐述这个公式的。学习永无止境,覃小红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位师者的初心。

“覃老师的课堂总是干货满满,她讲课很有激情和活力,让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针织2201班刘磊同学上学期刚刚上过覃老师的《纺织创新思维与方法》课,他说,覃老师的这门创新实践课后劲很足,激发了他对纺织科研的浓厚兴趣,后续他会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实践项目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科创实践能力。

“我导太有范儿了,能做覃老师的学生真幸福!”22级纺织学院研究生郭俊泽说起自己的导师一脸的自豪,他说他的实验室工位就在导师办公室附近,经常看着覃老师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实验室、会议室、办公室……有时候上午还在跟导师讨论实验进展,下午导师已经在出差的高铁上,而第二天她又早早地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再忙碌,学生的事情她总是放在第一位。

 (覃小红(右一)与课题组学生在一起)

谈及课题组学生的培养,覃老师“语出惊人”,她说“我要去适应学生”。在覃小红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优势特长,作为课题组的大家长,她一直都秉持鼓励式教育,她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要敢想敢干,正是在这样春风化雨般的成长环境中,学生们在科创赛场上捧回一座座奖杯,在纺织生产一线独立解决实践问题,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毕业后这些纺织人们都纷纷走上纺织科研、教学、管理、生产等岗位,用所学所用为我国纺织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束纤维、一根纱线、一匹布……看似柔软的柔性体,却在纤维提炼、制备工艺、加工成型等一道道纺织科研的工序中,变成了能上天入地下海服务国计民生的高精尖纺织品。覃小红说,女性也是如此,看似柔弱实则坚韧,做科研和教书育人恰恰需要这种坚韧……

视频: 摄影:杨玉璋,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撰写:朱一超 信息员:朱一超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