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公告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2008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同时结合先进制造技术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引领未来发展的先进制造前沿技术,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攻克支撑重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掌握重大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初步实现若干重大成套高技术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满足行业发展的装备需求,探索低成本、模块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标准。
   按照坚持突出国家战略目标,坚持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导向,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本领域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部署,设置了“现代制造集成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极端制造技术”和“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与预测技术”四个专题,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以下为本领域2008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课题申请负责人出生日期要求为1952年5月30日(含)以后。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8年7月20日24时。
   联系人: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区和坚
   电话:010-68338038/68338932/68338956/88374398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号九号楼 邮编100044
   
   科学技术部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OO八年五月三十日
   
   专题一、现代制造集成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针对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开展工作。在离散制造业方面,围绕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管理集成及制造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依托数字化手段,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前沿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同时开发相应的原型样机和验证系统,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竞争能力提供基础性的技术支持;在流程制造业方面,跟踪并突破一批先进检测技术、信息处理与综合应用技术、集成建模与优化控制技术等流程工业自动化前沿技术,结合行业特点和节能减排需求,研发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监测与控制技术、检测仪表与装置、流程仿真分析与控制设计平台,为流程工业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排放、提高质量,实现流程制造节能减排控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技术、软件与原型系统。
   在2006、2007年立项支持的基础上,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和调整,设置了16个研究方向。依然分两类课题,一类是探索导向课题,另一类是目标导向课题,计划安排经费8500万元左右。
   在探索导向类课题方面,将重点支持“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技术”和“面向流程工业的先进检测技术”等7个研究方向,其中离散制造业3个,流程制造业4个。此类课题以取得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原始创新并引领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目标。2008年探索导向类课题计划安排经费23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在目标导向类课题方面,将重点支持“机电产品与系统模块化设计平台”和“面向流程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成套控制系统”等9个研究方向,其中离散制造业5个,流程制造业4个。此类课题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原型系统、进行效果显著的工业示范与应用验证为目标。2008年目标导向类课题计划安排经费62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本专题优先支持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需求、围绕国家重大装备及重大工程所开展的前沿技术研发工作。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吸收优秀科技人才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参与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制定,鼓励参与高层次国际合作。
   二、指南内容
   离散制造业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 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学;(2)面向服务的设计方法与技术;(3)基于配置的产品快速设计方法;(4)多领域知识驱动的产品创新技术;(5)设计知识发现、共享和重用技术;(6)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可视化技术。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紧密围绕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强调多领域、多学科交叉,重点研究在新的企业环境下,产品的创新设计、协同设计、优化设计和快速设计方法和技术。要求课题具有明确的应用需求和先进的技术指标,方法新颖,并形成原型系统,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和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研究成果应在实际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验证。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5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2. 制造过程与工艺数字化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复杂产品的数字化装配及装配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2)基于在线测量的生产现场质量控制技术;(3)制造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技术;(4)计算机辅助工艺创新方法与技术;(5)难加工材料切削工艺优化技术;(6)其它先进制造工艺数字化技术。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以工艺创新和数字化工厂综合优化为目标,重点研究数字化加工与装配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企业进行复杂制造过程的规划、运作、控制和优化。要求课题具有明确的应用需求和先进的技术指标,方法新颖,并形成原型系统,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和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研究成果应在实际产品的制造中得到应用验证。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5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3. 数字化管理与集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制造资源智能获取方法和技术;(2)企业智能决策方法和技术;(3)面向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技术;(4)企业间业务协同及服务支持技术;(5)企业信息化集成新技术与标准。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针对制造业全球化、集群化、信息化和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实现企业信息化集成、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为目标,重点研究面向供应链、面向服务的企业资源获取、智能决策、质量管理、业务协同及信息化集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要求课题具有明确的应用需求和先进的技术指标,方法新颖,并形成原型系统,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和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研究成果应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验证。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5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 机电产品与系统模块化设计平台
   研究目标: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或重点行业对机电产品与系统快速优质设计、低成本制造的需求,结合机电产品与系统设计制造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研究其模块化设计技术,建立一个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的机电产品与系统模块化设计平台,支持产品的快速设计,提高零部件重用率、降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主要研究内容:机电产品与系统模块化设计平台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即:一套模块化设计方法,以便于项目成果的推广;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的设计资源库(包括模块库和知识库等);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支持系统。具体包括:基于MDO(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模块化产品建模和过程建模技术,模块化产品与系统设计方案生成支持技术,面向产品目录的设计方法,模块化产品智能配置技术和变型设计技术,面向模块化产品与系统的PDM技术,基于ISO13584的模块库技术,设计过程、产品信息、技术文件标准化技术,模块化产品分类编码技术,设计知识获取/整理和建库技术。
   主要指标:(1)提出一套完整的、通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模块化产品与系统设计方法;(2)针对具体应用对象,开发基于ISO13584的模块库;(3)开发专用的模块化产品与系统设计知识库;(4)开发一个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支持系统,包括模块化产品建模和过程建模、设计方案生成、智能配置、变型设计、模块库和产品设计知识库管理等功能,获得相应的软件著作权,并在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中得到实际应用。
   说明与要求: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提供相关合作协议。申请单位具有机电产品与系统设计、CAD、CAE、PDM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基础,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2008年度拟资助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2. 精微机电产品结构设计方法与工具
   研究目标:超精密运动机构结构是精微机电产品的核心,并广泛应用于以光刻机、键合机等为代表的微电子制造装备。围绕精微机电产品的结构设计、分析及优化等亟需解决的重要理论与技术问题,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或核心装备需求,研究超精密运动机构结构的设计方法与核心技术,开发相应的工具系统,建立针对复杂精微机电系统结构的一体化集成设计环境,支持精微机电产品结构设计的协同与整体优化。
   主要研究内容:精微机电产品中超精密运动机构结构的构型及结构设计方法;复合量/场作用下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参数辨识方法,精微机电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与求解技术;结构参数的灵敏度计算与优化方法;支持软硬件协同分析的精微机电产品设计、分析流程与数据的综合管理及集成研发环境架构;在国家重大工程或核心装备研究项目中的应用及理论验证。
   主要指标:以微电子制造领域中的关键性装备(如光刻机、键合机等)为具体对象,构建一个针对其产品结构的创新设计平台,形成原型系统并获得软件著作权,平台具有如下功能:(1)提供精微机电产品的结构设计流程、数据的综合管理能力;(2)完成精微机电产品中超精密运动机构结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系统机构与结构设计、振动性能分析、结构参数灵敏性分析与优化等正向设计主要环节与算法;(3)提供诸如电磁、结构等不少于3类的特征数据库;(4)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或核心装备,进行诸如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等仿真,针对微电子制造装备等典型行业,在两个以上产品(或复杂部件)中实现应用验证。
   说明与要求: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提供相关合作协议。申请单位具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基础,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3. 复杂曲面薄壁类零件高性能加工与仿真优化
   研究目标:面向国家重大产品或重大工程需求,针对复杂曲面薄壁类零件的高性能(高质、高效、低耗)加工,研究多轴加工中机床动力学行为对薄壁类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复杂曲面薄壁零件多轴加工的参数、轨迹与过程仿真优化方法,提高现有数控设备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质效。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多轴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动力学特性规律,建立多轴数控加工动力学约束模型;研究大型复杂曲面零件多轴加工过程与加工质量的仿真和预测技术;研究数控加工参数、轨迹与加工过程优化技术,以及它们与机床能耗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多轴数控加工轨迹的空间轮廓误差补偿;开发面向薄壁/薄筋结构复杂曲面零件的数控加工参数、轨迹与加工过程优化软件系统;在大型船用螺旋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叶盘等典型零件的多轴数控加工中进行实验验证与示范应用。
   主要指标: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曲面薄壁类零件的数控加工轨迹与加工过程优化软件原型系统,申请发明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具体指标包括:(1)给出多轴数控机床动力学特性建模与实验方法;(2)实现复杂曲面薄壁零件数控加工的混合约束建模与加工参数、运动轨迹优化,加工过程与加工质量的仿真和预测;(3)基于加工参数、轨迹与过程的仿真优化,给出节能降耗方面的研究成果;(4)开发一个可运行的复杂曲面多轴数控加工仿真与优化平台。成果在大型船用螺旋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叶盘等典型零件的加工中实现应用验证。
   说明与要求: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提供相关合作协议。申请单位须具有一定前期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开发技术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条件和制造能力,并提供4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400万元。
   4. 面向集群式供应链的服务支持系统
   研究目标:面向高竞争性制造行业和区域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相耦合的集群式供应链,研究服务支持模式与技术,开发支持集群式供应链的企业群协同平台,优化企业供应链,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我国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或产业链的发展需要,针对产业集群的供应协同、销售协同、服务协同和物流协同的业务协作需求,探索集群式供应链企业群的协作模式和第三方服务支持模式;研究集群式供应链的管理与优化技术、供应链上纵向企业群和跨供应链的横向企业群的业务流程协同管理技术、基于应用服务的集群式供应链协同平台集成框架和体系结构;开发支持集群式供应链的企业群协同平台;在高竞争性行业或区域产业集群进行应用验证。
   主要指标:(1)构建支持集群式供应链的企业群协同平台,能支持供应协同、销售协同、服务协同和物流协同等业务中的两种以上协作业务,形成平台和业务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建立集群式供应链业务协作模型和应用服务模型;(3)形成集群式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技术和方法;(4)在两个以上龙头企业及其协作企业群形成的集群式供应链上进行应用验证,应用企业超过30家。
   说明与要求: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申请单位要具有应用服务平台、企业协同和集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基础,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不超过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5. 可重构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
   研究目标:围绕集团型企业重组和优化过程中对信息与过程整合与优化的需求,研究企业应用集成技术和方法,开发可重构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与重构。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集团型企业信息编码方法与体系,研制相应编码工具;研究支持应用之间的实时通信的消息工具;研究异构产品数据(包括相关图纸、标准、规范、流程、制度等)语义搜索技术;研究多业务过程交互集成技术;开发基于企业业务结构及业务流程的可重构信息集成平台,构建典型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主要指标:开发一个覆盖制造业信息管理各环节的模块化可重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获得相应的软件著作权,并至少在机车、船舶等行业3个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该平台具有如下功能:(1)覆盖制造企业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过程;(2)实现数据模型可设置、业务流程可配置、操作过程可定义;(3)提供面向企业特点和客户需求的语义表达方法;(4)基于企业经营业务结构及业务流程进行系统重构;(5)支持XML、BPEL、Web 2.0等技术规范;(6)至少支持4类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其中至少有2类是国产应用软件。
   说明与要求: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提供相关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要具有企业建模、软件支撑平台和信息集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基础,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1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流程制造业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 面向流程工业的先进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流程工业产品组分(成分)在线检测技术;(2)流程生产过程有害排放物浓度(含量)在线检测技术;(3)流程生产过程燃气或蒸汽泄漏的高灵敏度检测技术;(4)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生产过程重要参数检测技术等。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基于以上研究内容的流程生产过程重要参数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为新型检测仪表、装置和系统的研制提供核心技术。要求课题选题具有明确的流程工业应用背景,鼓励面向产品组分(成分)在线检测、有害排放物浓度(含量)在线检测、燃气或蒸汽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在工业生产现场得到验证或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并提供实验报告。申请书应明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4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2. 面向复杂工业过程的信息处理与综合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基于数据融合的生产过程综合性能在线监测和评估技术;(2)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过程物流和能流多尺度平衡分析技术;(3)基于海量生产数据的操作知识发现技术;(4)基于数据挖掘的产品质量综合分析和评价技术;(5)基于信息处理的典型用能设备功效监测技术等。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复杂工业过程的信息处理和有效利用的前沿技术探索研究,为过程监测、诊断、能效分析、先进控制与优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要求课题选题紧密结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应用需求。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通过工业现场数据进行检验与验证并提供技术应用报告,优先支持能在流程工业企业中得到应用验证的课题申请。申请书应明确应用目标,效果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4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3. 面向重大耗能设备的集成建模与优化控制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内容申请课题):(1)面向重大耗能设备节能控制的集成建模关键技术;(2)面向节能目标的重大耗能设备运行参数优化与在线调整技术;(3)面向能源效率综合指标的优化控制技术等。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重大耗能设备的集成建模与优化控制前沿技术研究,为设备节能控制提供基于机理、数据和知识的集成建模方法,以及过程控制与优化技术。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在工业生产现场得到应用验证。申请书应明确节能指标,应用效果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
   4. 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高可靠、高安全性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2)先进工业控制网络及开发技术;(3)网络化控制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技术;(4)集成化专用控制系统开发技术等。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提高我国控制系统产品性能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基础。要求课题选题具有明确的流程工业应用需求,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提供能展示技术特点的原型系统并进行验证。申请书应明确技术指标,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 面向流程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成套控制系统
   研究目标:针对生产资源消耗大、或能源利用率低、或有害污染物排放多的典型生产过程,通过对能源消耗与污染物处理的机理分析,提出面向典型生产过程的成套控制技术,开发成套控制系统,以提高生产流程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资源消耗大、能源利用率低、有害污染物排放多的典型流程生产过程,分析能源消耗、能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的机理,综合运用先进检测与数据处理、生产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等相关技术,提出面向降低消耗、或减少排放、或提高能源利用率为目标的成套控制解决方案,以实现生产流程的平稳、经济与优化运行,有效减少燃料、电力等能源消耗,提高煤气、余热、余压等二次能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主要指标:开发完成先进适用的成套控制系统,满足典型流程行业生产过程的应用需求,并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以流程工业典型生产过程为应用背景,完成1个以上示范工程或应用验证,节能2%以上,或减少污染物排放3%以上,运行性能指标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本行业可推广应用的解决方案。
   说明与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落实应用示范单位,并提供相关应用协议;至少在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某一方面有明显效果。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4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2. 新型高效能源转换装置的成套控制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新型高效能源转换装置与工艺,通过对工艺过程机理和高效能源转换操作规律的研究,开发成套控制技术,确保装置的优化运行,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污染排放的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洁净煤多联产发电过程中的关键装置,如气化炉、空分装置、燃气轮机,或煤转化油、固体废弃物循环发电等新型高效能源转换装置,综合应用机理分析与建模、过程优化与控制等先进技术,开发能源转换装置的成套控制及操作优化软件,实现装置的平稳、经济与优化运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主要指标:开发完成成套控制系统并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技术先进,满足典型流程行业生产过程的应用需求。以流程工业典型高效能源转换装置为对象,完成1个以上示范工程或应用验证,运行性能指标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本行业可推广应用的解决方案。
   说明与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落实应用示范单位,提供相关合作协议,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3. 面向能耗与排放监测的检测仪表与装置
   研究目标:针对产品组分(成分)或排放物浓度(含量)缺乏有效在线检测手段,导致流程生产过程能耗或排污量难以控制的现状,开发适用的先进在线检测仪表与装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冶金、石化等典型流程生产过程的产品组分(成分)及污染排放物浓度(含量)的在线检测需求,运用各种物理分析技术,如工业色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质联用、光谱分析等技术,建立准确有效的能耗与排放测量模型,研制应用于节能和排放监测在线检测仪表与装置。
   主要指标:开发完成节能减排在线检测仪表与装置原型系统,并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以流程工业典型生产装置或过程为应用背景,完成1个以上示范应用验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形成本行业推广应用的解决方案。
   说明与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确定应用示范单位,提供相关合作协议,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4. 流程工业全流程仿真与优化控制设计平台
   研究目标:针对物质流/能量流高度耦合,流程物理模拟耗资巨大的生产过程,通过对典型过程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构建面向行业的过程模型库,开发工序紧密衔接的全过程虚拟仿真系统,提供优化控制设计、流程动态分析与性能评估平台,为实现全流程综合经济与技术指标优化,提供必要的研究开发手段。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冶金、石化、电力等典型行业,开展复杂关键设备和生产过程的建模技术研究,构建全流程生产过程仿真的模型库和优化控制方法库;综合应用分布式、网络化集成仿真等先进技术,构建适合全流程的仿真系统;考虑物流/能流平衡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建立流程动态分析和性能评估体系,支持以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为目标的优化控制、操作与运行策略的开发,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污染排放、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主要指标:自主研发全流程仿真与优化控制设计平台软件,并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以流程工业典型过程为对象,完成1个以上优化控制或操作与运行策略开发的应用验证。
   说明与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确定应用示范对象,提供应用示范合作协议,并提供30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资助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专题二、智能机器人技术专题
   一、 指南说明
   本专题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国家未来战略需求与当前国际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重点研究能引领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与核心部件,攻克智能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显示度的创新成果,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产品化与产业化发展,智能机器与装备的研究探索提供技术储备。
   在2006、2007年立项支持的基础上,本专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未来工业与社会中的应用,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依然支持探索导向类和目标导向类两类课题,并计划安排经费30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支持机器人新概念及应用、机器人机构、驱动与控制以及机器人感知等4个研究方向。要求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和概念样机(或原型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2008年探索导向类课题计划安排经费10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技术、特殊环境下系列微小型探测机器人实用化技术研究以及面向机器人应用的智能空间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等3个研究方向,要求关键技术有创新、系统集成技术有突破、系统集成平台或原型样机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优先支持“产学研用”联合的研发团队。2008年目标导向类课题计划安排经费20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二、 指南内容
   (一) 探索导向类课题
   1. 机器人新概念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研究集仿生学、电子学、机械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机器人系统,拓展机器人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1)仿生新型机器人; (2)医疗与康复新型机器人; (3)新颖模块化机器人。
   说明与要求:形成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应用机器人技术的若干新方法和新系统。要求课题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实用样机或原型样机,并在机器人系统中进行应用或试验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2. 机器人机构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新型工业用机器人机构;(2)可重构的服务机器人机构。
   说明与要求:本研究方向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需求,重点支持工业用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新机构的创新设计。要求课题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具有明确技术指标的实用样机或原型样机,并在机器人系统中进行应用或试验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3. 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面向机器人的驱动与控制一体化集成技术;(2)面向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技术。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鼓励面向机器人的新型驱动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优先支持非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要求课题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实用样机或原型样机,并在机器人系统中进行应用或试验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4. 机器人感知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仿生感知技术及信息融合技术;(2)生物电信号获取与生物—机电系统接口技术;(3)多模式高效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说明与要求:面向机器人应用环境的多样化要求,重点研究非结构环境下的机器人信息获取与理解技术,攻克机器人仿生感知技术及信息融合技术,面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要求课题申请相应的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完成实用样机或原型样机,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或系统的水平,并在机器人系统中进行应用或试验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4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二) 目标导向类课题
   1.新型重载点焊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
   研究目标:结合汽车行业的需求,针对应用背景明确、企业需求迫切的大负载点焊机器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研究相关机器人作业单元和自动化成套装备的核心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开展示范应用,促进我国新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汽车行业自动化焊接的需求,研制大负载新型点焊机器人成套装备,解决其关键技术,重点包括新型重载机器人本体设计技术,基于网络的新型控制器研制、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主要指标:负载能力大于165kg,完成机器人系统样机的开发,相关技术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至少1台套样机,并在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示范应用。
   说明与要求:要求高校(或科研院所)、装备制造商、终端用户联合申请课题,并提供35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50万元。
   2. 平面多关节洁净搬运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
   研究目标:结合电子行业的需求,针对应用背景明确、企业需求迫切的洁净环境下搬运机器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研究相关机器人作业单元和自动化成套装备的核心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开展示范应用,促进我国新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电子行业产品前段制造中的洁净物流自动化需求,研制大负载的平板显示(FPD)基板高速搬运机器人成套装备,解决其关键技术,包括洁净机器人本体设计和润滑技术,平稳控制技术,动态偏差检测及修正技术,末端执行器设计与无痕抓取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主要指标:负载能力大于100kg,完成机器人系统样机的开发,相关技术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至少1台套样机,并在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示范应用。
   说明与要求:要求高校(或科研院所)、装备制造商、终端用户联合申请课题,并提供35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50万元。
   3. 大型空间网架节点加工/装配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
   研究目标:结合建筑行业的需求,针对应用背景明确、企业需求迫切的大型空间网架节点数字化加工/装配机器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研究相关机器人作业单元和自动化成套装备的核心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开展示范应用,促进我国新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建筑行业大型网架结构节点数字化制造的需求,研究复杂多瓣式空间节点加工与装配用机器人成套装备,解决其关键技术,包括可实现镗、铣、孔加工和装配等多种作业的高刚度5自由度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与控制技术、综合性能检测技术,末端执行器接口技术,数控加工/装配工艺及质量检测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主要指标:完成机器人系统样机的开发,相关技术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至少1台套样机,并在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示范应用。
   说明与要求:要求高校(或科研院所)、装备制造商、终端用户联合申请课题,并提供350万元以上的自筹配套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1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50万元。
   4.特殊环境下系列微小型机器人实用化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领域对特种机器人系统的迫切需求,重点研制出能够实现反恐探测任务的微小型机器人实用化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为我国机器人在特殊行业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特殊环境下微小型机器人运动机理、通讯与定位技术、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以及机器人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探测与集成技术,开发实用化的墙壁面爬行探测机器人、飞机壁面爬行探测机器人、抛投式探测机器人和地面移动探测机器人。
   主要指标:
   (1)墙壁面爬行探测机器人:重量小于5kg,移动速度大于8m/min,通讯距离大于200m,持续工作时间大于1小时,噪声不大于60dB,能完成探测、作业任务,具有一定智能功能(识别、避障、智能决策等);
   (2)飞机壁面爬行探测机器人:重量小于2kg,移动速度大于1m/min,通讯距离大于50m,持续工作时间大于45分钟,噪声不大于45 dB,能完成探测、作业任务,具有一定智能功能;
   (3) 抛投式探测机器人:重量小于1kg,移动速度大于2m/min,可以抗击3m高的跌落,通讯距离大于50m,持续工作时间大于1小时,具有避障、智能决策的功能;
   (4)地面移动探测机器人:重量小于30kg,移动速度大于10m/min,可以抗击1m高的跌落,通讯距离大于200m,持续工作时间大于1小时,具有可加载各种探测装置、爆炸物快速破除装置的功能。
   上述四种类型的微小型探测机器人应通过实用化考核,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并各提供2套微小机器人实用化系统。
   说明与要求:要求用户单位牵头,产学研联合,针对上述四种类型机器人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而不能只针对课题部分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并提供不少于200万元的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资助经费不超过400万元。
   5.面向机器人应用的智能空间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
   研究目标:面向国家需求,针对典型环境研究人机共存的智能空间关键技术,建立具有环境识别传感器、通信工具、局域网、移动机器人等设备的示范型智能空间系统,并完成该系统的功能演示。
   主要研究内容:采用知识分布和智能分布的思想,利用传感网络技术,研究和实现基于机器人应用的智能空间中人工地标码设计、三维地图重建及实时更新、移动机器人及其自主定位导航、人机交互、动态识别跟踪和分布式视觉监控等关键技术,并进行可验证的智能空间原型系统集成。
   主要指标:完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验证,并针对典型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智能空间示范系统,实现系统功能演示,相关技术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
   说明与要求:鼓励产学研相结合,联合申请课题,并要求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配套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资助经费不超过240万元。
   
   专题三、极端制造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十一五”期间,本专题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微纳制造技术的特点、发展趋势和我国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与战略需求,重点开展微纳设计、加工、封装与组装、测试、制造设备及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通过本专题的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微纳制造技术研发体系,显著提升我国在微纳制造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为我国微纳制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2006、2007年立项支持的基础上,对本专题的总体布局与研究方向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细化,编制出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在探索导向课题和目标导向课题两方面支持10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经费3800万元左右。
   在探索导向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新型高性能微纳加工与封装、新型微流控器件与系统、光MEMS器件与系统、高效微型能源装置等4个研究方向,开展前沿高技术的探索,鼓励原始创新性研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课题申请选题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创新构想,课题研究内容具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技术指标,课题研究成果能够应用验证或演示验证。2008年度探索导向课题计划安排经费12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在目标导向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MEMS仿真库与设计工具集成、MEMS与IC集成制造技术及应用、MEMS器件高性能低成本封装技术及应用、大幅面微纳米压印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基于MEMS的人工视觉假体微系统、基于MEMS技术的工业污染监测传感器与微系统等6个研究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研究,鼓励强强联合,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微纳制造技术的应用。要求课题选题具有明确的应用需求,研究内容具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技术指标,研究完成的集成系统或工程化样机能够进行示范应用。2008年度目标导向课题计划安排经费26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新型高性能微纳加工与封装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微纳融合制造技术;(2)多种材料兼容性加工;(3)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加工;(4)高密度集成封装技术。
   说明与要求:要求建立加工工艺设计流程及规范,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典型微纳器件与系统实现示范应用或演示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6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2.新型微流控器件与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针对医疗、环境和安全监测等领域的需求,研究:(1)基于MEMS技术的微流控芯片样品富集及预处理技术;(2)大规模集成微流控芯片技术;(3)其他新型高性能微流控器件及系统。
   说明与要求:要求完成实用系统或原理样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典型应用对象进行示范应用或演示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3.光MEMS器件与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针对环境和安全监测、医疗等领域的需求,研究:(1)微纳生物光学传感器与系统;(2)基于红外、紫外检测的光MEMS器件与系统;(3)其它新型光MEMS器件与系统
   说明与要求:要求完成实用系统或原理样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典型应用对象进行示范应用或演示验证,不支持光开关方面的课题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4.高效微型能源装置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便携式电子产品、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微系统对微型能源装置的需求,研究高能量密度微型燃料电池的集成、高换能率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微型能源装置。
   说明与要求:要求完成实用化系统样机,满足实用要求,其中:输出功率密度20mW/cm2以上,输出能量密度>800Wh/l,循环使用时间>2500小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典型应用对象进行示范应用。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项,每项资助不超过8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 MEMS仿真库与设计工具集成
   研究目标:依托国产仿真支撑平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设计工具。
   主要研究内容:建立MEMS系统级仿真模型库、MEMS器件级仿真模型库、MEMS工艺级仿真模型库,研究MEMS设计工具系统集成技术,开发MEMS设计工具。
   主要指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设计软件,支持任意流程设计和可创成设计,系统级多端口组件及仿真模块、器件级多场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块、工艺级几何仿真模块等主要仿真模块的精度和速度等指标达到同期国际商用同类软件水平,MEMS仿真库与设计软件实现典型MEMS器件的实际应用验证,并在国内MEMS研发单位实现示范应用10套以上。
   说明与要求:MEMS系统级仿真模型库,包括机电类和光学类多端口组件库;MEMS器件级仿真模型库,包括典型器件的机-电耦合和流-固耦合多场仿真模型及仿真模块;MEMS工艺级仿真模型库,包括材料数据库、工艺数据库、参数化版图库和工艺几何仿真模块, 并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资助不超过400万元。
   2.MEMS与IC集成制造技术及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环境、医疗、能源等领域对集成MEMS器件和微系统的需求,研究开发出MEMS器件与IC集成制造工艺,实现示范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MEMS与IC单片集成制造技术,研究MEMS与IC集成工艺流程设计技术、IC与MEMS的工艺兼容性技术、电学隔离等关键技术,形成MEMS与IC单片集成制造工艺规范;(2)MEMS与IC多芯片集成制造技术,研究应力匹配、通孔电连接、三维精确对位与立体组装等关键技术,形成MEMS与IC多芯片集成制造工艺规范。
   主要指标:(1)MEMS与IC单片集成制造技术:典型器件包含专用IC电路和MEMS结构,性能指标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成品率大于50%,形成MEMS与IC单片集成加工技术的工艺规范和设计规则;(2)MEMS与IC多芯片集成制造技术:形成MEMS与IC多芯片集成加工技术的工艺规范和设计规则,多芯片互连间距≤120?m ,三维对准精度≤20?m,采用该工艺规范制造出的集成MEMS器件的性能不低于同类分立器件性能的95%。
   说明与要求: 要求有明确的应用目标,制造出典型集成MEMS传感器或微系统,并得到小批量应用, 并提供不少于15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3.MEMS器件高性能低成本封装技术及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医疗、能源、消费等领域对高性能低成本MEMS器件的需求,研究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封装技术规范,并在MEMS器件的批量生产中实现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MEMS器件的低应力贴片或圆片级键合、高可靠性的引线互联、高精度对准、可动结构保护、工艺在线监控等高性能低成本封装关键技术及关键专用设备,形成MEMS器件高性能低成本封装工艺流程。
   主要指标:建立MEMS器件高性能低成本封装技术工艺规范,获得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封装出典型MEMS器件,实现50万只以上管壳级封装器件或10万只以上圆片级封装器件的应用,成品率达到80%以上。
   说明与要求: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并提供不少于15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260万元。
   4. 大幅面微纳米压印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具有微纳结构的平面显示器、光电池等产品批量化、高质量、低成本的制造需求,研究开发出大幅面微纳米压印关键装备与制造工艺,实现示范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紫外激光干涉直写等技术的大幅面微纳米结构模板制备工艺与设备、具有批量制造能力的卷对卷纳米压印设备的设计与系统集成、高稳定性纳米压印工艺及自动化批量生产、成品率控制等关键技术。
   主要指标:完成实用化工程样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最小特征线宽:100nm ,压印深度:50nm - 30um ,压印幅面宽度:1300mm,成品率达到80%以上,实现平板显示导光器件、扩散器件等相关产品批量生产和示范应用。
   说明与要求: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并提供不少于20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5.基于MEMS的人工视觉假体微系统
   研究目标:针对盲人复明的需求,研究开发出基于MEMS技术的人工视觉假体微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人工视觉假体微系统,解决系统设计、体内植入低功耗多通道微电流刺激器与微电极阵列、生物兼容性、系统集成与动物实验等关键技术。
   主要指标:完成原型样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光感和动感等视觉感知等功能,在动物上进行生物相容性实验、动物安全性评估和功能性验证。
   说明与要求:要求与相关医院联合申请课题。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资助不超过260万元。
   6. 基于MEMS技术的工业污染监测传感器与微系统
   研究目标:面向国家节能减排的需求,研究开发出工业污染监测MEMS传感器与微系统,实现示范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SO2、NOX、H2S等含量)或污水(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参数)的监测,研究开发可用于现场的实时监测MEMS传感器与微系统,解决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
   主要指标:完成实用化样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不少于2种废气种类或污水参数的监测,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实现小批量生产和示范应用。 
   说明与要求:要求与用户联合申请课题,并提供不少于15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项,每项资助不超过260万元。
   专题四、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坚持“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是提高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的关键技术”的理念,以大型发电机组、燃气轮机机组、高速列车系统、核电装备、卫星、航空发动机、巨型重载装备、大型工程机械和数控装备、流程工业重大装备及大型桥梁等影响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及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型、关键、昂贵的装备、设施和工程为背景需求,通过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共性理论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示范,预防和预测故障的发生、确定或延长寿命、评估可靠性(健康)和风险水平、诊断和修复故障、减少与故障相关的维修资源和维修费用,实现重大装备和设施的安全与集约化运行。为提高我国重大装备、设施、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能力,预防重大事故,增强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寿命预测与可靠性分析的关键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2006、2007年立项支持的基础上,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和调整,继续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和目标导向类课题的研究,重点支持能利用可靠性和寿命预测先进技术推动重大装备和设施的节能降耗和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导向类课题研究。本专题2008年度计划安排经费3000万元左右。
   在探索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重点支持寿命和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技术、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分析技术等2个研究方向,开展可靠性与寿命预测技术的前沿技术探索,鼓励原始创新性研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技术发展。申请者按本指南提出的技术方向自由拟定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要求课题申请选题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创新点,课题研究内容具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技术指标。2008年探索导向类课题计划安排经费9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在目标导向类课题方面,结合典型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2008年度重点支持寿命和可靠性综合设计及验证技术、状态监测与安全分析技术等2个研究方向,开发相关软、硬件系统与工具集成平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在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中的实际应用,取得明显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申请者应按本指南研究方向相关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的要求提出课题申请,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要覆盖指南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考核指标要在指南要求的基础上细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2008年度目标导向类课题计划安排经费2100万元左右,课题资助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研究支持年限为2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寿命和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复杂产品(装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建模与设计技术;(2)综合环境下的寿命和可靠性试验及评估技术 ;(3)基于性能衰退分析的寿命预测技术。
   说明与要求:要求课题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软件工具,并进行实例或仿真验证,试验技术要进行试验验证。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5项,每项资助不超过70万元。
   2.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分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大型装备或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技术;(2)复杂产品的嵌入式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技术;(3)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旋转机械故障分析技术;(4)重大装备和设施的危险源识别与事故预防、预警技术。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故障诊断研究要求以系统或分系统(不是单一部件或零件)为对象进行,要求课题形成软硬件工具,进行样机试验验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分析研究重点以产品的故障因素为基础开展前沿技术探索。要求课题具有明确的标志性技术指标,形成软件工具,进行原型工具的仿真验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8项,每项资助不超过7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重大装备和设施寿命与可靠性综合设计及验证技术
   研究目标:我国的重大装备与设施不仅缺乏可靠性和寿命设计规范,现有的一些设计规范也有不少是多年前制定的。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和水平,有些设计方法和规范与合理标准差距较大,许多设计规范大多采用过大的安全余量,导致产品定寿远低于实际寿命,设定寿命与维修周期不匹配,因而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事实上也加大了能耗和排放。因此,很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审核大型装备与设施的可靠性设计规范,提出科学合理的修改依据。同时在役的重大装备和设施在性能、强度、损伤和寿命方面大都设计有较大的安全裕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对在役设备和设施的可靠性和寿命进行再评估,通过调整利用原有不匹配或过大的设计安全裕量,达到提高性能、增加产能、延长寿命、节能降耗的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
   (1)典型重大装备的可靠性与寿命设计和优化技术:以典型重大装备为研究对象,审核我国目前重大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设计规范,研究工作环境下的寿命与可靠性建模、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研究寿命与可靠性衰退分析技术,建立合理优化的可靠性设计与寿命评估方法和技术,开发相应寿命与可靠性分析设计软件平台,进行寿命与可靠性设计验证,为我国典型重大装备可靠性与寿命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订提出建议。
   (2)典型重大产品和设施可靠性建造规范与寿命预测技术:以典型重大产品和设施为研究对象,开展建造过程的寿命与可靠性综合分析技术研究,评估现行的典型重大产品和设施可靠性建造规范与寿命预测方法,开发寿命与可靠性分析软件工具,建立基于建造过程数据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技术方法体系,并提出可靠性与寿命设计规范修订建议。
   (3)典型在役重大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再评估与增长技术:利用可靠性分析、损伤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以及高性能的CAE软件和试验仪器等先进手段,进行在役重大装备寿命和可靠性的再评估与增长技术研究,研究基于物理背景和性能衰退的剩余寿命动态评估技术,建立在役重大装备性能指标(载荷、精度、强度、损伤容限和寿命等)增长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
   主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典型重大装备寿命与可靠性综合设计方法和技术,提出基于物理背景和性能衰退的寿命动态评估方法,开发软件集成平台,完成软件登记和发明专利申请4项,成果要进行应用验证,申请者应根据选择的研究对象提出可考核的寿命和可靠性考核指标,并且能够达到较大幅度节能降耗目的或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申请书中要提出明确指标和考核方式)。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项,原则上每项研究内容支持一项课题,每项课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要求提供不少于15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0.5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合作。
   2.重大装备和设施状态监测与安全分析技术
   研究目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一大批重大装备和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其可靠性与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重大装备和设施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问题。如目前石化、化工生产与储运中的许多装备和设施可靠性较低,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环境污染;国家基本建设和大型材料成型所急需的巨型重载装备,具有尺度、重量、载荷巨大,工况复杂多变,价格昂贵的特点,突发故障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重要影响;超高建筑已成为我国的建筑热点,超高建筑对可靠性设计和安全监控的要求更高。开展重大装备和设施状态监测与安全分析技术研究旨在提高我国重大装备和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水平,减少事故,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
   (1)重大危险品生产与储运装备和设施的安全分析与监控技术:以重大危险品(如石化、化工产品等)的生产与储运装备和设施为研究对象,针对复杂化学和运行环境、极端结构和设备的动态响应,研究基于变形、振动、泄漏等各类信号的传感与状态监测技术、复杂环境下的安全分析与评估方法以及实时动态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建立重大危险品生产与储运的安全数据库与评价方法, 开发出相应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监控系统,提高重大危险品生产与储运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主要指标:建立重大危险品生产与储运装备和设施的实时状态监测与安全监控系统,形成软硬件工具,并进行实际系统的现场应用验证。应考虑4种以上的复杂环境,可实时动态监控5种以上的事故特征,减少相关设备与设施的事故率30%以上(申请书中要提出明确指标和考核方式)。完成发明专利申请和软件登记4项以上。
   (2)巨型重载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分析技术:研究装备的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可测量薄弱环节在复杂工况下载荷/应力/应变状态的多传感器布局技术,测量数据的高速采集、处理与信息融合技术,预警门限确定与智能决策技术,开发运行状态监测与安全分析软硬件系统,为巨型重载装备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主要指标:在一个测试平台或工程现场完成对软硬件系统的实验验证,该系统具备对装备重要部位(薄弱环节)载荷/应力/应变状态及分布的实时监控功能,状态监测数据和预警置信度达到90%以上(申请书中要提出明确指标和考核方式)。 
   (3)核电站重要部件状态监测与安全分析技术:开展核电站一回路重要部件在役缺陷特征分析与检验技术、缺陷扩展的评价方法、超标缺陷评价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分析评价超标缺陷及其多因素对核电站安全寿命的耦合影响,建立相应设备的安全服役判据,提出缺陷检验规程、评价准则及验收规范,开发缺陷评价与安全寿命分析仿真软件平台和系统。
   主要指标:建立核电站重要部件在役缺陷检验规程和验收规范;实现缺陷的自主评审;提供缺陷评价、安全寿命分析和仿真软件平台,缩短评价时间20%以上,实现寿命预测精度90%以上(申请书中要提出明确指标和考核方式)。完成发明专利申请和软件登记4项以上。
   (4)超高建筑安全施工状态监测与可靠性控制技术:以典型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以结构残余内力不超限、残余变形不超差为目标,研发以闭环控制为主,自适应控制为辅的建筑结构施工控制技术,使建筑结构施工处于可控和所设定的可靠性指标之内,形成施工控制的预测系统、实施系统、监测系统和调整系统(PDCA系统)等四个关键系统,重点对施工调整系统和施工预测系统进行原创性研究,对施工实施系统和施工监测系统进行集成研究,形成可实施的完整系统。
   主要指标:提供施工控制的预测系统、实施系统、监测系统和调整系统,系统软件能够完成机构到结构等时变问题的运算功能。完成软件登记和发明专利申请3项以上,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1项,新产品3项,成果要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现场应用验证,预测结果置信度达80%以上(申请书中要提出明确指标和考核方式)。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拟支持课题4项,原则上每项研究内容支持一项课题,每项课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要求提供不少于150万元的配套自筹经费,或按申请资助经费1:0.5的比例提供自筹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合作。

关于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
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了解更多